
深度 獨立 穿透
優勢能否變勝勢?
(資料圖片)
作者:李歡
編輯:徐勇
風品:吳雙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漢王科技話題著實不少。
4月12日,30周年慶典之際,漢王舉辦了2023年春季新品發布會。漢王AI電紙學習本、漢王電子血壓計等5款“黑科技”產品亮相,覆蓋智慧學習、智能辦公、AI大娛樂等多領域,著實秀肌了一把。
然 4月16日,漢王科技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與三三智能科技(日照)有限公司(下稱“三三智能”)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一審宣判。漢王科技方敗訴,需賠償后者各項損失共計552.89萬元及利息損失。
無疑一記暴擊,就在4月11日,漢王科技剛收到深交所問詢函。后者要求企業就2022年報中的種種“異?!弊兓龀稣f明。而此之前,漢王年內已收到兩次關注函。
有啥“異?!蹦??作為“Chat GPT”當紅概念股,頻受關注問詢的背后為何這么多“是非”?
1
從增收不增利到營利雙降
上市后從未分紅
借款又理財 厚道不?
問題藏在細節中。
公開資料顯示,漢王科技成立于1993年,是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先行者,致力多領域智能交互技術的研究應用。
二十多年來,在手寫識別、光學字符識別、筆跡輸入等領域,漢王科技掌握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2010年登陸深交所。
遺憾的是,掌握核心技術的漢王近年業績不算出彩:2020年至2022年營收15.55億元、16.13億元、14.01億元;歸母凈利1.04億元、0.54億元及-1.36億元。
2021年增收不增利,2022年營收下降13.19%;凈利大降350.63%。
如此頹態是何原因?
2022年度工作報告中,漢王科技總裁朱德永給出四點原因:
首先國外戰爭、海外通脹影響,公司數字繪畫業務市場不及預期,收入下滑;其次受國內經濟增長放緩,政府費用減少影響,To B業務表現不佳;
再次原材、人工成本上漲,部分商品降價銷售,毛利率降低;最后是巨額資產減值影響。報告期內減值額6251萬元,約占公司歸母凈利46.32%。
確都是客觀因素,然深入看,仍有一些疑點。
其一,漢王科技上市以來從未分紅,卻同意孫公司分紅。深交所在年報問詢函中指出,截至2022年底,公司未分配利潤-33,663.44萬元,連續12年為負值。
3月24日,漢王科技公告,控股子公司北京漢王鵬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意其控股子公司深圳漢王友基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利潤分配。
漢王友基將分別向漢王鵬泰、李遠志分紅3,060萬元、2,940萬元。其中,李遠志是漢王科技現任董事。
一邊是虧損的上市公司,一邊是擬巨額分紅的孫公司,對投資者多厚道呢?深交所發問巨額分紅是否與公司當前經營狀況匹配?分紅背后有無利益輸送?
其二,資產減值額高企,深交所要求說明大幅減值緣由。
2022年,漢王科技應收賬款余額1.51億元,占總資產比7.48%;賬面存貨金額4.32億元,占總資產比21.38%。
而當年計提資產的減值準備高達6251.00萬元,同比增長2799.62%,其中計提信用減值損失1759.61 萬元,計提資產減值損失4491.39萬元,存貨跌價損失及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損失合計3422.31萬元,同比增長7519.97%,遠高于上述兩增幅,也遠超往年資產減值損失增幅,如此"異常"變化是否合理?有無調節利潤、財務洗澡嫌疑?
其三,短期借款余額7284.00萬元,同比增長128.37%。速動比率2.88,已連續三年下降。對此,深交所對其投融資安排、資本結構以及償債能力提出疑問。
截至2022年底,漢王科技賬面貨幣資金5.04億元,但其中有4.12億元為交易性金融資產。且公司期內的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均出現大幅下滑。前者為708.82萬元,同比下降73.42%;后者-377.77萬元,同比下降403.51%。
一邊是飆升的短期借款,以及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大滑,一邊是高達4.12億元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即便公司貨幣資金能覆蓋短期借款缺口,可拿出大筆資金理財又是否合理呢?
孰是孰非,等待時間作答。
2
浮沉十三年
筆智能交互毛利率連降
談及漢王科技,便不得不提創始人劉迎建。
公開資料顯示,1953年出生的劉迎建,早年當過官豬倌服過兵役,下海創業時已年至不惑。一般來講,中年創業難度更高,劉迎建卻像是水到渠成。
為何如此說呢?早在1985年,劉迎建便開發出我國第一套漢字手寫識別系統。借助該專利,其1987年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破格錄取為在職博士研究生,從事模式識別、人工智能等研究。
大器晚成的劉迎建曾表示:“我們在IT界的角色就是做核心技術,就是搞創新,就是要做別人沒有做出的東西,我們絕不輕易走別人的路?!?/p>
回顧漢王科技發展歷程,基本踐行了上述言辭。一步一個腳印,創新基因鮮明。
1993年,公司推出首代產品電阻壓力板。1998年推出有線有壓感串口手寫板。2001年,研制出無線有源壓感板。2008年首款電紙書產品亮相……
2009年,隨著電紙書產品大賣,漢王科技年營收升至5.82億元,同比增長154.59%;歸母凈利達到8560.04萬元,同比增長183.14%。當年旗下10余款產品累計賣出50多萬臺,占全國電子書閱讀器市場份額高達95%。
2010年,業績猛進的漢王科技順利登陸深交所。上市首年營收再創新高,達到12.37億元,同比增速112.71%。
可風口來臨后,涌入戰局的企業也在增加。2010下半年,盛大文學等企業紛紛闖進電子書賽道。受競品沖擊分食,漢王科技市占率開始下滑。
據易觀數據,2011年第四季,其雖繼續保持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第一,市占率卻滑至54.7%,盛大文學緊隨其后達到23.1%。
2011年至2013年,公司營收5.33億、4.14億、2.79億,同比增速-56.90%、-22.36%、-32.66%。
直至2014年業績才有所好轉。尷尬的是,公司股東卻開始減持套現。如實控人的一致行動人徐冬青。2014年11月至2016年底減持套現共超2億元。此后還分別在2017年和2019年減持套現。
股價在2015年6月達到59.6元后震動下行,2022年4月一度低至11.4元。直到10月起,受G概念風口才重新起飛。
截至2022年12月底,漢王科技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仍為劉迎建和徐冬青。其中,劉迎建持有19.65%股權,徐冬青持有7.58%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3月2日的關注函中,上一輪股價大漲時,曾出現董事配偶減持、以及前十大股東變現的情況。監管要求核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直系親屬是否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是否存在涉嫌內幕交易情形。
不算多苛求。2020年漢王科技營收規模超2011年,可存貨規模也升至高位。達到4.07億元,同比增長75.81%;2021年存貨金額5.47億元,較2020年增長34.47%。2022年雖可喜下,但仍達4.3億高于2020年。
深入業務,近年業績滑落根源還在產品。雖已形成文本大數據、筆智能交互、人臉及生物特征識別、AI智能終端四大業務板塊,創收支柱仍多依賴筆智能交互。
然該業務毛利率持續下滑。2020年至2022年分別為58.71%、52.79%、41.87%。個中有原材價格壓力,也是市場競爭壓力。
3
“七連板”背后
NLP業務有多領先?
該如何破局呢?市場寄予厚望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會成新增長點嗎?
如上所文去年10月起,漢王股價開始震蕩上行,今年2月初股價狂飆迎來“七連板”之際,公司曾在互動易平臺表示,在自然語言理解技術(下稱NLP)領域處于業內領先地位。
然隨之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企業說明NLP業務的具體產品、應用情況以及研發投入狀況,漢王NLP業務的真實面貌也呈現在大眾面前。
2月9日,漢王科技回函表示,2021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文本大數據業務占總營收比為15.24%、13.15%。其中,NLP技術及業務尚處成長期,業務占比不高。
漢王科技還坦言,NLP業務未來的經營成果,受團隊努力程度、政府相關投入、市場開拓不及預期、項目實施進度不及預期等多方面不確定因素影響。
換句話說,聲稱“行業領先地位”的漢王科技NLP業務能否真正成支柱業務、新增曲線還需市場檢驗、時間培育。
回函公告發布后,投資者熱情明顯降溫。2月9日至4月18日,股價累計降幅約26%。
觀望情緒是有邏輯的,參考谷歌、百度等競爭對手,NLP作為一門復雜技術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前期需大量投入,尤其于想彎道超車的漢王而言。
關鍵的研發投入咋樣呢?2020年至2022年,漢王科技研發費分別為1.44億元、1.83億元、2.00億元;
而云從科技2020年至2022年的研發費為5.78億元、5.34億元、5.60億元。
誠然,漢王科技與云從科技等新興企業不同,作為一家成熟企業研投不可能占營收比過高。但千言萬語,不如白銀一片,高質創新特色創新首先需匹配相應研發投入,前沿賽道更考驗創新前瞻、戰略布局性,漢王科技憑啥突圍致勝?
更玩味的是,4月17日,漢王科技發布了“關于使用閑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進展公告”。近期使用募資1.02億元、自有資金2400萬元購買了理財產品。
關鍵較勁時刻,還有閑錢理財,是否有些任性僥幸?甚至不務正業?多些主業打磨、新業務培育是不是更香呢?
4
有技術有市場
能否優勢變勝勢
“Chat GPT”爆火的意義,在于指明AI發展方向。對于多數企業而言,沒必要重復造輪子。
好在對于發展戰略,漢王科技有著較清晰規劃:
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平臺+行業數字化賽道”,滿足B端客戶的數智化需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化終端產品”,滿足C端客戶的數智化需求。
客觀而言,雖痛點槽點不少,得益多年蓄力深耕,漢王科技已擁有實現上述目標的技術基礎與市場基礎。
技術端,實現多模態文本圖像識別、人機智能交互、語義理解等底層技術的自主可控。截至2022年底,企業有效專利量達到1049項。包括發明專利552項,范圍覆蓋手寫識別、OCR識別、生物特征識別、NLP自然語言處理等多領域。
市場端,同時打通了BC端。C端市場不僅建立了全球化營銷網絡,還在美、法、日韓等國設立了子公司。
B端市場,除通過標桿項目、設立區域中心等方式,實現區域中心輻射重點市場目標外,還借助第三方代理體系完成對偏遠地區的覆蓋。
同時,AI技術與產品融合方面做得也不錯。上述新品發布會上的多款新品秀肌、覆蓋辦公、醫療等多領域就是一例證。
無需贅言,漢王科技不缺成長抓手、反轉機遇。
關鍵在于,如何學會優勢聚焦,把更多精力集中于長板,尋求重點領域的重點突破,打開新增空間。同時,夯實財報合規性、發展質量,用日拱一卒,戰略蓄力來夯實基本盤。
人工智能是典型的長坡厚雪賽道。QIYE 打造通用模型需大量訓練,唯有如此才能由量變實現質變。
能否抓住風口,把先發優勢轉化成業績勝勢,讓股價持續支棱起來,考驗漢王科技的戰略定力、實操高效及精準度。
會是時間玫瑰么?
本文為首財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