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厘G20宣言“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并要求完全和無條件從烏克蘭撤軍。西方的解讀是中國(還有印度)開始疏遠俄羅斯,但也注意到宣言的措辭實際上是“大多數成員強烈譴責烏克蘭的戰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多數”當然可以看作G19,俄羅斯是不可能譴責自己的。但G20宣言和聯合國投票不一樣,這里沒有投票表決,只要有成員國不愿意明確贊成,就不可能是“全體”,但也不可能公布誰在“大多數”里,誰不在。
但中國(還有印度)沒有在G20上明確表明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這也是顯然的。中國當然是有明確立場的,這就是“四個應該”:
1、應該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2、應該遵守聯合國憲章
3、應該重視各國的合理安全關切
4、應該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的努力
這演變為:
1、促進對話談判,和平解決危機是當務之急
2、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
3、確保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避免出現更大的人道危機
4、中國始終站在和平的一邊
在中美領導人的會談中,又增加了三條:
1、戰爭和沖突沒有贏家
2、復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
3、大國對抗必須避免
但這些不是新東西,G20宣言也是務虛不務實的東西,中國不認為有必要動用珍貴的外交資本在G20宣言里用“中國敘述”與“歐美敘述”競爭。
G20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二十國財長會議延伸出來的。中國到G20來還是抱著初衷,把這里當作經濟和發展的平臺,而不是“小聯合國”。拉小集團為世界定調不是中國的做派,世界政治問題有聯合國,聯合國不應架空。
中國的關注在于務實,而不是務虛。在不久的將來,不難看到中國對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共同但有區別”的對待。共同是因為五眼終究是五眼,有區別是因為有務實的可談,中國永不拒絕。
但如果按照多倫多大學“G20研究小組”John Kirton教授的解讀,G20宣言意味著:
1、俄羅斯不再能操縱G20議題,不再能否決G20宣言
2、中俄不僅沒有不設上限的友誼,根本就沒有友誼
這是想多了,或者是有意誤導,試圖制造輿論上的既成事實,以此引導出現實中的既成事實。
G20不是G7,從來就沒有“領導國家”,從來就沒有誰能指定或者否決議題。要是中國能指定G20議題,G20只討論世界經濟,不會討論烏克蘭;要是美國能指定G20議題,G20只討論“中國威脅”和人權;要是俄羅斯能指定G20議題,呃,俄羅斯不是蘇聯,打有俄羅斯那一天起,俄羅斯就不再能在世界性論壇上指定議題了。
至于中俄友誼是不是設上限,抑或是否存在友誼,教授大人一定忘記了19世紀英國首相帕爾默斯頓的名言:“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友誼”。實際上這是后人給他濃縮的,原話更長: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and those interests it is our duty to follow(我們沒有永恒的盟友,我們沒有永恒的敵人。我們的利益才是永恒的。我們的職責就是追隨我們的利益)。
不管從感情層面還是從理智層面,中俄之間的歷史比中美之間還要復雜。但不爭的現實是:中俄同時在面臨來自美國的生存級威脅。在可預見的將來,中俄抱團取暖才是主流。不管誰先倒下,剩下的絕對是下一個。
來自美國的生存級威脅不是危言聳聽。
美國對中國全方位、無底線對抗,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和現實安全政策、外交動作以中國為主要目標,美國對中國的生存級威脅不言而喻。
美國對俄羅斯也有生存級威脅。
烏克蘭戰爭一爆發,美國(和在美國領導下的歐洲)對俄羅斯立刻實施極限制裁,力度堪比戰爭時期。美歐也立刻對烏克蘭實行前所未見的軍援和經援,力促烏克蘭首先頂住俄軍進攻,然后把俄羅斯放血致死。
美歐的敵意甚至蔓延到俄羅斯歷史文化名人如柴可夫斯基、托爾斯泰,荒唐程度只有納粹反猶可以相提并論,海涅、門德爾松在納粹時代是被打入“不可接觸”行列的。各種俄羅斯運動隊、芭蕾舞團、樂隊也受到莫名其妙的抵制。
必須說,這是經濟和文化大屠殺。沒有蔓延到軍事上的大屠殺,只是因為俄羅斯依然擁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庫。
美歐對俄羅斯的敵意可能以普京為最顯眼的目標,但不止于普京,否則柴可夫斯基、托爾斯泰、運動員、芭蕾舞蹈家、音樂家就不會躺槍了。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病了,始終沒有恢復。北約東擴是“趁你病要你命”,病怏怏的北極熊并不能使得美國滿意,只有死透的、肢解的北極熊才是好北極熊。
有很多人自作聰明地替俄羅斯設計:只要投靠美國,幫美國背刺中國,俄羅斯就柳暗花明了。這不全是中國軍迷的想象,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還真為了這個到莫斯科去了,還特意用“中國對西伯利亞依然心存念想”為由,試圖勸說俄羅斯加入美國陣營,圍堵中國。普京沒聽他的。
至于“美國出賣烏克蘭,就可以贏得俄羅斯”,要是烏克蘭(連帶歐洲)那么輕易就出賣了,下一個被出賣的就是俄羅斯,理由總是可以找到一個的。
中國倒下了,俄羅斯絕對不遠,也將倒下。普京不傻,俄羅斯的民族記憶不差。
很多人對“中俄關系上不封頂”抓住不放,這只是一個說法,或者外交姿態。如果用憲法與法令的關系比照,中國外交的“憲法”是:反帝反霸,和平共處,爭生存,爭發展。所有外交說法和姿態都要放到這個框架下解讀才有意義,孤立的字面解讀是沒有意義的。
換句話說,中俄關系或許上不封頂,但四面有墻。中國從不支持在烏克蘭的戰爭,但中國的立場也不能簡單化為一句“反對”。“上不封頂”也從來不完整地描述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立場,“四個應該”才是。
馬克龍在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談中,敦促中國對俄羅斯施壓,迫使俄羅斯開始和談。會后在記者會上被問及中俄之間是否還有上不封頂的友誼,馬克龍回答,“中國的態度一直很明確,中國一直在呼吁和平。我一看中國的聲明就有一種真摯感。我知道中國是真誠的,我知道中國非常重視聯合國憲章,尊重領土和主權完整。”馬克龍沒錯,中國一直真誠地呼吁和平,但中國也一直真誠地希望在“四個應該”基礎上的和平,這與西方的和平構想不盡一致。
中俄之間存在友誼。利益為基礎的友誼或許不純潔,但肯定深厚。大國之間沒有純潔友誼,只要記住帕爾默斯頓的話就夠了。
在可預見的將來,中俄友誼的基礎是共同的安全和發展利益。
在安全方面,面對來自美國的生存級威脅,利用地緣優勢,迫使美國兩線作戰,這就是中俄互相之間的最大支持。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堅決不放棄武統,是在為俄羅斯在歐洲方向減壓。烏克蘭戰爭并非中國愿見,但既然發生了,就是俄羅斯在事實上為中國在太平洋方向減壓。
烏克蘭戰爭的中烈度長期化對中國是有利的。高烈度不好,誰都不希望看到太多的傷亡,不管是哪一方;低烈度不夠勁,拖不住美國。中國呼吁和平也是真誠的,但和平光靠呼吁是不會來的。
中國不搞麥克風外交,俄羅斯也不需要中國幫著遮風擋雨。在歐美經濟制裁海嘯席卷的時候,中國堅決頂住壓力,維持正常的政治和貿易關系,這就是對俄羅斯的最大支持。中國還會繼續支持。經貿發展,這才真是上不封頂的。
俄羅斯倒下了,中國不遠,也可能倒下。中國更不傻。西方迫切希望孤立俄羅斯,“放倒”俄羅斯,然后才能回過頭來對付中國。西方太希望中國疏遠俄羅斯了,以至于從茶杯里看出風暴來。就是從狹隘的地緣戰略角度,中國也不能讓西方如愿。不疏遠不等于公開支持,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
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沒有打起來的話,或許更能放手支持俄羅斯。既然已經打起來了,也沒有短期停戰的前景,中國立場更接近“偏心的中立”。俄羅斯也需要中國務實,不需要中國務虛。
但當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時候,美俄聯手就是現實得多的可能性了。三國演義里,魏國單干,蜀吳聯手,不是偶然的。
但在現在,中國在疏遠俄羅斯嗎?沒有的事,別想多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