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益于自主業務快速發展,長安汽車在一季度將合資板塊復蘇不濟所導致的漏洞填補,交出了一份看起來還不錯的成績單:凈利潤為69.7億元,同比增長53.65%。
4月份的最后一個工作日,長安汽車公布了其一季度的財報,財報顯示:1-3 月份,長安汽車實現營業收入 345.56 億元,較去年同期微降 0.0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69.7 億元,同比增長 53.65%,扣非凈利潤約 14.81 億元,同比降低 34.75%。
扣非后利潤仍為下降
(資料圖)
雖然長安汽車利潤總額增長,但其扣非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出現明顯下滑,而這源自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的大幅增長。
財報顯示,凈利潤大幅增長的來源,主要是非經常損益項目合計收益達到54.89億元,其中最大兩筆非經常性損益收益來自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產生的收益以及政府補助。
長安汽車透露,通過追加投資對原聯營企業深藍汽車(原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產生來自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產生的收益50.21億元,占比達到九成。而去除這筆收益,以及政府補助的4.37億元收益,報告期內長安汽車扣非凈利潤并不理想,為14.81億元,同比下滑34.75%。
據一季度報顯示,長安汽車報告期內銷售費用達到 16.06 億元,同比增長 32.77%,研發費用達到 13.62 億元,同比增長 41.67%。長安汽車指出,一季度銷售費用大幅增長主要來源自廣告投入的增加。
整體來看,長安汽車第一季度財報凈利潤賬面雖然看著不錯,但細究之下,其盈利能力仍需進一步提振。
銷量上合資板塊承壓
據長安汽車發布的產銷數據顯示,一季度長安汽車累計銷售新車 60.78 萬輛,同比下滑 6.71%。銷量下滑主要集中在合資品牌,長安福特一季度銷量為 4.48 萬輛,同比下滑 25.68%,長安馬自達一季度銷量為 1.39 萬輛,同比下滑 66.11%。長安馬自達和長安福特兩家合資公司的銷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長安汽車的業績表現。
相較于合資板塊的連降不斷,長安系自主品牌乘用車則保持著增長態勢。數據顯示,一季度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 39.6 萬輛,同比增加 9.01%,同比增速跑贏整體中國品牌乘用車增速。尤其是在 3 月份,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 20.9 萬輛,拿到了中國品牌 3 月銷冠。長安汽車的市場占有率也從 2022 年的 6.98%,增長至2023年季度的 8.54%。
具體來看,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燃油新能源“兩條腿走路”。在傳統燃油車方面,CS 系列一季度銷量 11.5 萬輛,UNI 系列突破 8 萬輛,轎車系列突破 5.5 萬輛,長安逸達上市首月實現銷量破萬。長安系中國品牌一季度新能源銷量達到 8.4 萬輛,同比增長 105.4%,智電 iDD 系列突破 1.5 萬輛,新能源產品的銷量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業績增長。
自主乘用車板塊的持續增長固然值得欣喜,但合資板塊的復蘇難將是接下來長安集團亟待解決的課題。
2023是長安汽車的關鍵之年
2023年,長安汽車經營目標是力爭實現產銷汽車超過253萬輛,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這個增幅較2022年而言不算大,但想要完成也并非易事。
為此,長安汽車計劃:在燃油車層面,2023年煥新燃油車產品,提升競爭力、夯實市場占位;電動化方面則是,加速電氣化轉型,打造“長安智電 iDD 智能電混”認知,既有多款車都要推電動版。2025年前,計劃推出22款全新產品,銷量預估保持100萬輛。
另外,在新能源轉型上,長安汽車一方面打造新主流電動序列——OX序列,這將是“長安”主品牌向電動化轉型的全新探索。2023年第四季度,OX序列首款產品將正式上市,2025年前,計劃推出5款全新產品,銷量預估突破80萬輛。
另一方面,長安汽車智能純電譜系,C236、深藍S7、阿維塔E12產品將陸續上市。其中,深藍汽車2025年前,計劃推出7款全新產品,銷量預估突破80萬輛;阿維塔品牌2025年前,計劃推出4款全新產品,銷量預估突破30-40萬輛。
長安汽車計劃,到2025年,力爭實現集團銷售350萬-40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銷售280-300萬輛。到2030年,力爭實現集團銷售50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銷售400萬輛。
要知道,今年一季度雖然長安汽車的整體銷量表現和財報表現都還算不錯,但長安汽車仍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首先產能問題就首當其沖。數據顯示,長安汽車新能源乘用車2022年有109萬輛的產能,實際生產了25萬輛;新能源商用車有17萬輛產能,實際只生產了近2萬輛。
盈利能力要努力、銷量要保持、合資板塊要幫扶、產能利用率要改善......長安汽車任重而道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