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銀企對接、搭建用工平臺、提供暖心服務
中小企業極具創新活力和成長性,同時,在面對風險時又相對“脆弱”,服務好這個特殊群體,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西湖區瞄準中小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在“雪中送炭”的同時又“添磚加瓦”,讓全區的中小企業實實在在感受到負擔減輕、融資便利、用工快捷。
注入金融“活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助力企業發展
“多虧了區里組織的政銀企產融對接會,讓中小企業能夠有機會和金融機構面對面交流,精準對接,‘貸’通血脈,這場金融‘及時雨’,延長了企業的生命周期,讓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南昌市喜昂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玉柳回憶起事件的“轉機”仍歷歷在目。
原來該公司因訂單過大造成資金回籠慢而影響后續經營,在西湖區召開的一場政銀企對接會上,通過政府搭臺架起銀行與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王玉柳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貸款需求,當場獲批380萬元授信簽約讓他驚喜不已。“沒想到這么方便,與金融機構代表們坐在一起聊天,談想法、說訴求,一會兒功夫就解了我大半個月的難題,真是太感謝了。”王玉柳說。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中小企業是實體經濟的“命脈”,讓“兩脈”在同頻共振中實現共贏,才能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壯大。為切實做好政策惠企、金融助企工作,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讓更多金融“活水”助力中小企業做大做強,今年以來,西湖區有針對性地開展8次政銀企產融對接會,先后邀請有融資需求的90多家企業,企業代表與金融專干一對一提出心中訴求,面對面分享政策服務,以答疑解惑和政策探討形式,暢談發展,謀篇布局,切實實現“銀助企旺、企旺銀興”的雙贏。
“開展政銀企對接合作,對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極端重要的作用。政府、銀行、企業通過發揮各自的政策集合優勢以及金融政策的疊加效應,深入診斷企業融資難題,引導金融‘活水’精準灌溉,進一步促進銀企‘聯姻’。”西湖區中小企業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勇表示,截至目前,全區已為24家企業成功授信簽約貸款2080萬元。
組織專題招聘
構筑人才“高地”
“歡迎大家來到北京金財財稅江西分公司的招聘直播間,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在北京金財財稅江西分公司會議室內,公司負責人江瑩開始了一天的直播帶“貨”,不過,這里吆喝的不是各種商品,而是一個個“新鮮”的工作崗位,這一天,該公司成功與10名求職者簽訂求職意向書。
看上去水到渠成的崗位直播,凝聚著西湖區背后諸多的精心準備。在幕后,西湖區中小企業服務局聯合區就創中心邀約優質企業,統計招聘崗位信息,對企業崗位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進行審核;在臺前,與企業主播“聯手”當起就業“擺渡人”,向網友在線介紹企業的工作環境、工作強度、招聘需求、工資福利待遇等,讓越來越多的求職者通過直播帶崗“鏈”上心儀的好工作。
來自鷹潭的機電工萬鑫就是通過直播求職定居南昌的一員。“傳統勞務公司只會考慮給企業送過去多少工人,完全不考慮能留下多少人,招聘50個,留下20個是常有的事。”萬鑫表示,直播帶崗不僅打破了傳統招聘的時空限制,還能剔除線下中介環節,給供需雙方提供了更多雙向選擇與直接溝通的機會,讓求職者更直觀地判斷崗位是否符合個人預期,提高了就業群體招聘質量和就業質量。
據統計,今年以來,西湖區中小企業專題招聘會累計吸引192家優秀民營企業參加,提供就業崗位5630個,此外,通過組織開展2023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研修班培訓,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者素質和水平,使企業管理者將用人標準、用人機制調整到適應企業發展要求上來,助力企業更好地留住人才。
企業需求“吹哨”
服務專員“報到”
“真沒想到能這么快辦好企業名稱核準、執照打印、刻錄公章、領取稅控等多項業務,讓我們少跑了很多路。”不久前,江西中農佳創農產品有限公司經辦人彭輝握著西湖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王建忠的手表示感謝,“西湖速度果然不同凡響,專員服務貼心細致。”
江西中農佳創農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優質農產品經營的企業,準備在西湖區開拓新市場,前期與多家商場、超市談定了供貨意向,打算趁端午節前投放市場,但簽訂正式合同需要提供企業營業執照、公章等相關手續。如何辦?公司名稱能不能被核準?如何快速提交資料進行辦理?經辦人彭輝有些擔心。
在了解到企業實際情況后,西湖區市場監管部門主動上門,指導企業線上操作,核定名稱、設定經營范圍、股東簽字……全流程的跟蹤服務讓彭輝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了執照辦理并完成了稅務開戶、免費公章領取等手續。“政府部門‘媽媽式’服務幫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讓我們能更好地投入到市場開拓工作中,有這么好的營商環境,我們發展的信心更足了。”彭輝感慨道。
“我們通過讓‘數據多跑路、工作人員代跑腿’的方式,實現了企業‘一站式’辦理業務,企業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企業家更是‘自家人’,精準、貼心、專業化的‘媽媽式’服務有效地解決了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西湖區市場監管局審批股股長姚南表示,接下來,西湖區將在“企業開辦”“項目服務”等方面打好“政策+服務”組合拳,實現政策精準推送、服務精準對接,真正實現讓經營主體多起來、活起來、好起來。(全媒體記者劉寧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