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資料圖)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劉禮文)6月10日,以“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資本市場法治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現場,上海金融法院院長趙紅首先從金融司法視角,總結了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三個“特色”。
第一個“特色”在于根本遵循,自金融工作“三大任務”提出以來,“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成為新時代金融業的努力方向,為探索中國特色金融之路提供了明確指引。
第二個“特色”在于人民立場,擁有世界上最大、最活躍的個人投資者群體,是我國資本市場最根本的國情和最天然的屬性,維護好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資本市場的基礎。
第三個“特色”在于對外開放,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立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進與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資本市場國際化,是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內容。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既要把握好國際金融發展的普遍規律,更要堅持中國特色、解答中國之題、回應人民之問。
“上海是全球要素最齊備、規模最龐大、基礎設施最完善的金融市場之一,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發源地。”趙紅表示,建院四年多來,上海金融法院已探索出金融司法服務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發展的新路徑,并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如聚焦金融工作“三大任務”,上海金融法院以規則創設穩定市場預期,妥善審結一批重大、疑難、新類型、全國首例案件,21件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十大及十大提名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人民法院十大案件等,更好發揮金融裁判指引作用,為資本市場主體提供明確穩定規則預期。
再如聚焦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上海金融法院以機制創新加大保護力度,創設全國首個證券糾紛示范判決機制,案件平均審理時長大幅縮短。趙紅進一步介紹稱,上海金融法院在全國首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機制規定,審結全國首例證券普通代表人訴訟案件;創建全國首個證券賬戶全循環賠償款項分配機制,打通中小投資者維權最后一公里。
同時,上海金融法院還建成全國法院系統首家投資者教育基地及投資者司法保護綜合平臺,為中小投資者提供更加集約高效、透明可視的訴訟服務。以多元解紛提高保護速度,創建金融行業全覆蓋、平臺服務全線上、“示范判決+專業調解+司法確認”全鏈條、委托調解到協議履行全周期的金融糾紛訴調對接機制。
在服務資本市場提升開放能級方面,據趙紅介紹,上海金融法院著力于強化解釋權和話語權,積極行使涉外金融案件管轄權,擬定并推廣中英文“涉外金融交易爭議解決及法律適用示范條款”,助力我國金融加大對國際金融交易規則制定的參與度和主動權,被上海自貿區首單人民幣債券發行文件吸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