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央:用“新”守護“心”希望-熱訊

2023-06-26 16:55: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頭利落的短發,笑語盈盈,精致優雅,這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胡新央給人的第一印象。深入了解后發現,她還是一名自信果敢、嚴謹縝密的青年科學家。在醫學科研一線深耕多年,她帶領團隊取得累累碩果,廣受贊譽。

不久前,胡新央領銜的浙江大學心臟功能重建團隊獲得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從科研“小白”到團隊“領頭人”,胡新央經歷了怎樣的蛻變?


(相關資料圖)

胡新央(左一)和團隊成員在實驗室。受訪者供圖

“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難題”

學醫,對胡新央而言似乎是毋庸置疑的選擇。

在學生時代,胡新央就顯露出學醫的潛質:記性好,背東西常常過目不忘;做事認真、細致,愛鉆研、有耐心;更重要的是,她對醫學興趣盎然。在老師和親人的鼓勵支持下,胡新央高考時填報了清一色的醫學志愿,堅定地走上了從醫之路,選擇了充滿挑戰的心血管病學方向。

在全球范圍內,心血管疾病都是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中國,心腦血管疾病幾乎已經成為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長期的一線實踐讓胡新央深刻認識到,這個領域還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患者還有不少困境亟待擺脫。與此同時,心腦血管領域近年來研究進展很快,一些新的治療方法、新的藥物發展迅速。在胡新央看來,這是一個能讓人得到快速成長的學科,在這個領域做研究應該大有可為。

“最初做科研主要是為了完成博士學位,當時我更愿意在導管室給患者做手術,因為手術后患者的好轉是立竿見影的,會讓我很有成就感。”胡新央說,導師的勸告讓她在科研上從被動轉向了主動,“導師和我說,你應該多去實驗室,多花點時間做科研,從而解決臨床問題,這可能是更有意義的工作。”

慢慢地,胡新央做出了一些科研成果,也逐漸體會到了科研的魅力。“越做科研就越發現,在臨床上,有很多問題我們還沒有答案或沒有解決方案,科研就是要真正回答、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能在科研上取得有價值的突破,惠及的是一群人,而不只是個別患者。”胡新央說,她和團隊一直在探索破解“心臟功能重建”的密匙,“回答別人沒有回答的問題,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難題,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科研需要堅持不懈的韌勁兒”

心臟如同人體的發動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心力衰竭是各種疾病導致心臟功能失代償的終末狀態,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命健康。多年來,胡新央和團隊專注于導致心衰的最常見疾病——心肌梗死開展心臟功能重建的原創性、系統性研究。

“在防治心肌梗死方面,我們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胡新央介紹,當心臟血管出現堵塞后,支架植入是減少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植入支架,如何精準篩選出需要植入支架的患者?怎樣才能把治療的關口前移、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探討建立精準指導支架植入的方案就是她和團隊研究的第一部分內容。在心肌梗死發生后,由于心肌細胞壞死,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疤痕,從而影響心肌的收縮舒張功能,不少患者會出現心衰,如何減少心衰的發生或如何促進心臟的修復?這是團隊研究的第二部分內容。

“在第二部分的探索中,我們嘗試在與人類基因更為接近的猴子身上,開展非人靈長類的實驗研究,探索通過外源性干細胞治療修復疤痕、恢復心肌功能的機制。”胡新央說,挑戰比想象中還要多。

當時,猴子實驗在國內外都鮮有先例,沒有經驗可以參照,一切都要靠團隊自行摸索。團隊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怎樣做猴子的心梗模型,既能有合適的心梗面積,又不會導致死亡率過高?為此,整個團隊聯合外科、麻醉科醫生、獸醫等一起摸索了很長時間。一次,大家在5只猴子身上做模型,結果由于結扎的血管位置太高,導致心肌梗死面積過大,3只相繼死去,團隊成員都很沮喪。收拾心情后,大家更加仔細地摸索,通過多種方法改進,建立了比較穩定的模型。

讓大家始料未及的困難還有很多,做實驗要與猴子斗智斗勇——在給猴子做檢查評估時,如何讓它們安靜聽話,又不影響生命體征;給猴子做心電監測時,給猴子穿什么樣的衣服,既能保護監測設備,又不容易被撕破……在一個又一個難題面前,胡新央和她的團隊從未想過放棄。經過反復摸索,他們終于建成了穩定的非人靈長類心肌梗死模型以及多模態評估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揭示了外源性干細胞修復梗死心肌的機制,探索了促進心肌修復的新方法,被業界譽為“里程碑式的研究”。

“做科研需要堅持不懈的韌勁兒,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時候堅持下去、把困難克服了,可能就能做出一些比較好的成果。”胡新央感慨道。

“下班后的時間屬于科研”

科學研究之路,注定沒有坦途,山重水復十之八九。

“其實,幾乎每一個科研項目都會碰到‘思維打結’的時候,有時候碰到困難推進不下去,我就會從頭再梳理一遍問題,厘清思路,同時去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獻。”胡新央說。

一次,胡新央的學生研究心臟纖維化機制,中途出現困難,徘徊許久都沒有找到好的突破口。為此,胡新央利用整個元旦3天假期查遍了國內外文獻資料。元旦當晚,她突然發現一個線索,于是立刻興奮地給這位學生打電話,學生聞訊也很振奮。兩人電話討論得不亦樂乎,渾然不覺已至深夜。

類似的情況不少,但學生們早已習以為常。在他們眼里,胡新央在專業領域要求高、目標清,鼓勵大膽探索、小心求證,引導獨立思辨。在生活中,她率真暖心,真誠地為大家創造成長的條件。在她的培養下,學生們相繼邁上了“未來醫學科學家”的大道,先后赴美國哈佛大學等頂尖學府交流深造,在國際期刊、全國學術會議上逐漸嶄露頭角。“看到學生從懵懂到愛上科研,畢業時有些想法甚至能走在前頭,我特別欣慰、特別開心。”她說。

做科研需要具備哪些特質?

“首先需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還要圍繞一個科研方向長期努力。”胡新央說,臨床醫生每天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把臨床問題轉變為科學研究問題,需要經過科學研究訓練和一定的積累;在研究的過程中,需要有良好的觀察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辯證思維,同時要及時了解學術前沿和前沿技術,將前沿知識和技術整合進自己的研究方向,敢于去創新合作,才能做出一些比較有價值的成果。

“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了。”這是魯迅先生的名言。作為一名杰出的青年科學家,胡新央成功的秘訣與魯迅先生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在白天一般事情比較多,沒有太多時間去琢磨科研的事情,但是我下班以后的時間基本都屬于科研。”無論時間多么瑣碎,胡新央一點一滴都不舍得浪費。熟悉她的人會發現,走路的時候、排隊的時候、坐車的時候……胡新央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思考工作上的問題,“有時候睡前洗漱,也會突然冒出一些科研的靈感,感覺很是奇妙”。

近年來,在科研領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女性科學家,女性做科研和男性有哪些不同?

“整體來看,能不能把科研做好和性別關系不大,而是和個人的努力程度關系更緊密。”胡新央說,“傳統觀念對女性的家庭屬性要求會更多一些,我們也看到,確實有些女性同胞由于要照顧家庭,特別是養育子女之后,在科研方面可能就沒法追求更高的目標了。因此,女性做科研更需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作為女性,我們更要相信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找準方向并持續發力,女性也可以活出精彩的科學人生。”(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王美華)

標簽:

上一篇:微信小程序游戲推薦 十大最好玩小程序游戲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