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金壇:高標準農田建設讓鄉村振興“地”氣十足

2023-09-09 11:46:24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放眼平疇水映天,無邊稻浪綠盈田。初秋時節,走進常州市金壇區金城鎮培豐村高標準農田,千畝連片稻田生機勃勃,與河流、村落、村道等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生態田園的大美畫卷。前幾日,金壇區迎來兩次強降水,面對“降雨大考”,金城鎮培豐村的種植戶蔣明芳卻一點也不著急。“自從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排水溝排水暢通無阻,雨后幾乎沒有出現過積水的情況。”他笑著說,“今年我種了270多畝水稻,長勢這么好,今年看來又是一個豐年!”

集約化利用:低效“巴掌地”變身高產“增收田”

在金壇區薛埠鎮、直溪鎮、朱林鎮等地,受茅山低山丘陵地理條件的影響,這里的部分農田高程不一、分布零散、耕種不便,成了農民口中的“巴掌田”“雞窩地”。


(資料圖片)

薛埠鎮倪巷村南部一方田共1260畝,因高低錯落、大小不一、排灌不便,發包價格低到100元/畝都無人問津。“原先這里地散難耕,基本無路可走。”倪巷村黨總支書記王息保說,“當時村民種地不掙錢,老百姓都不愿意種,想流轉也沒人愿意租。”

越是硬骨頭,就越要啃下來。金壇區通過土地平整、田間道路及水利渠道工程的建設,讓曾經的“巴掌田”“陡坡地”有了成方連片的模樣,令曾經靠天吃飯、廣種薄收的低效田變成了“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產田,源源不斷地釋放著糧食生產的潛力。如今,這千畝土地已成為“大戶搶著種”的“香餑餑”,發包價格已提高至550元/畝。

農田“高標準”推動土地“大流轉”。金壇整區域規劃、全域化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曾經的“低產田”經改造紛紛成為高產田、示范區,土地“條田化”種植演變為“集約化”經營。目前全區農村土地流轉面積34.46萬畝,土地流轉率達80.74%,為農業規模化種植、宜機化作業、集約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數字化種地:應用“新農具”耕出高效“智慧田”

眼下,水稻正值抽穗揚花期,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關鍵時期。在朱林鎮沙湖村一處高標準農田里,當地種植大戶戴祥華正使用植保無人機開展水稻“飛防”作業。戴祥華介紹,“自7月以來,我已經給近千畝水稻田進行了5次病蟲防治,全部使用植保無人機噴藥,防治效果不錯!”

高標準農田宜機化改造提升,為主要農作物農機作業“無人化”創造了條件。今年,金壇區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培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4個,配套“育秧、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六大環節全產業鏈機具裝備,主要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95%。“我們合作社有集中育秧基地面積10余畝,糧食烘干設備9臺,高速插秧機4臺,收割機3臺,無人飛機2架,配備輔助直行導航的100馬力以上拖拉機3臺,庫房面積700多平方米。”金壇區指前鎮建春村沈平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沈平介紹道,“我們‘全托管’式的服務輻射周邊3000余畝高標準農田,讓村民省心省力又增收!”

經改造,高標準農田的機械化水平提高了20%,規模經營流轉率提高了40%,新型經營主體占比提升了20%,推動畝均增產50公斤,糧食增產1600萬公斤。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拖拉機的廣泛應用,正成為金壇區稻麥、茶葉、設施農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全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的縮影。

值得一提的是,金壇區還加快推進灌區節水配套現代化建設與改造,千方百計讓農田“喝飽”水,讓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成為“良田”的“標配”。“去年,我們建設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項目5個,共935畝。”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物質裝備管理科科長錢俊介紹,“今年,我們啟動了‘數字農田’建設,以灌溉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服務智能化為目標,在指前鎮建春村打造530畝‘數字農田’,實行農田灌溉排水等田間管理的‘數字化’作業,讓‘數字化土地’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注入新活力。”

長效化管護:巧用“田管家”打造高質“風景田”

高標準農田不僅要建設好,更要管護好、使用好。金壇區堅持“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制定出臺區級高標準農田工程管護工作意見,突出村民主體地位,實現高標準農田管護有主體、有人員、有資金、有標準,全力保障工程管護常態化和效益持久化。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火熱實踐,讓農田生態不斷優化,水土流失得到遏制,投入品利用率、綠色發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這讓高標準農田的“高”進一步體現在農產品的“高品質”上。目前,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糧油良種的覆蓋率達到100%,種植結構由原來的大眾、單一轉變為綠色、有機、優質,并形成了多個高產、有機稻麥油生產區。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金壇區還把農田建設與特色田園鄉村、美麗鄉村建設等相結合,統籌設計、統一建設,賦予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更多的價值與意義。2018年以來,該區金城鎮建成高標準農田1.3萬畝,糧食畝產達1100公斤,被列入全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的核心區。由于建后管護規范長效、產出效益持續較高、環境改善生態美好,金城鎮培豐村還作為“樣板村”沖刺“升級版”,與東浦村、建春村一并列入市級美麗農田試點,通過生態排水、尾水整治等工程建設,實現“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養分再利用”,達到生產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十四五”期間,金壇區計劃建設3萬畝高標準農田,通過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治一方農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園”,讓“產業興旺、農民富裕、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畫卷在這里成為現實。

通訊員 尹凡 李明 張煒 洪愛梅

編輯: 張宇熠

標簽:

上一篇: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濟南這一高速建設迎新進展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