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群琛
市人大代表、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宜帶來了“關于市部共建,打造國際高端商務服務業數字化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建議”。楊宜介紹,伴隨著兩區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全面提速,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缺口日益顯現。市區兩級應盡快與企業、高校等部門成立國際高端商務服務業數字化產教融合共同體,服務副中心高質量發展。
楊宜說,城市副中心在推動商務服務業、金融服務業的重大項目、重要企業落地的過程中,既需要大量高水平研究型、學術型人才,也需要大批量的高素質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供給。
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等四個產業集群是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期間聚力打造的產業集群,據預測至少需要萬余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支撐。僅運河商務區和文化旅游區近期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就在千人以上。但通州區現有職業教育資源與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尚存在差距。
楊宜建議,由通州區政府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牽頭,打造市(北京市)部(教育部)共建的國際高端商務服務業數字化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為輻射京津冀培養具備國際化、數字化、綠色化高端技術技能的金融、財稅、綠色低碳等復合型人才的平臺。
同時,針對城市副中心重點布局的高端商務服務和金融服務業,楊宜建議構建“高職-本科-研究生”人才培養體系,采用訂單式等培養模式,重點培養掌握數字技術的財會金融服務與財務管理人才、數字營銷與企業運營人才。在數字金融、供應鏈金融、電子商務等應用領域加大緊缺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北京銀行等企業共建金融科技行業實踐中心,培養現代金融服務業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
在人才服務方面,楊宜建議依托共同體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實行引企入體,企業案例賦能,并支持校企聯合招生。優先選擇金融科技、智信財稅、綠色雙碳等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構建“學校+園區+企業”的數字化現代服務業產教融合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