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春分過后,陽光明媚,雨水開始增多,萬物進入生長階段。春分如何養生,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中心負責人、省青年名中醫客蕊給出健康指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形神共養
中醫有“動以養生,靜以養神”之說,主張動靜結合、形神共養,因此要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入春之后容易困倦、嗜睡,俗稱“春困”。解決春困應當做到起居有常,保證規律的作息,建議早睡早起,保證睡眠質量和時長,晚9點至11點入睡,早5點至7點起床為最佳,有利于氣機的生發。中午適當午睡一會兒,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以內即可。優質的睡眠是陰,適量的運動是陽,如此陰陽互補,則可陰陽調和。
進行適度的運動鍛煉(央廣網發 來源:視覺中國)
同時也要進行適度的運動鍛煉,因為早春日出的時間較晚,早晨空氣中氧氣不足,不適合晨練。可在起床后適當伸懶腰,做些晨間的拉伸活動,以助氣血調達舒暢。適當多曬太陽,以助陽氣生發。日間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溫和的運動為首選,起到預防高血壓、哮喘、過敏性鼻炎疾病,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此外,運動要適度,過分運動會造成出汗過多,導致津液丟失而損傷人體正氣,打亂陰陽平衡。
少酸增甘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藥食都具有寒熱溫涼四氣與酸苦甘(淡)辛咸五味。春分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故在飲食方面應少酸增辛,以助腎補肝。同時,由于肝氣旺,易克脾土,因此飲食方面宜省酸增甘,以健運脾胃、健脾祛濕。多吃時令蔬菜春筍、豆芽等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蔥、姜、韭菜、山藥、土豆、雞肉等可補脾腎。同時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春季不宜滋補,滋補之品會抑制陽氣的升發,不利于肝的養護。
飲食方面宜省酸增甘(央廣網發 來源:視覺中國)
增減衣被
進入春分后,氣溫逐漸提升,但晝夜溫差較大,天氣變化多端。因此要注意適當添減衣被,以“下厚上薄”為宜,做到“勿寒極,勿太熱”。
適當添減衣被(央廣網發 來源:視覺中國)
春季多風,風為陽邪,易襲陽位,頭又為諸陽之會,要特別注意頭面、頸這些容易受風的部位,以預防腦血管疾病、頸椎病、眩暈、頭痛等春季高發病,建議出門時佩戴絲巾或薄帽,避免風寒邪氣的侵襲。此外,背、腹和足底也是保暖的重點部位,背部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是保護胃、脾、腸,預防消化不良和腹瀉。“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