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中新網貴州新聞4月3日電 (石勇堅)連日來,甕安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專家深入建中鎮、中坪鎮、猴場鎮等地的馬鈴薯種植基地“把脈開方”,加強病蟲防治、追肥提苗等田間管理,確保全縣馬鈴薯穩產高產。
“第一個關鍵是防晚疫病,同時也加點打蚜蟲的藥。”
走進建中鎮鳳凰社區馬鈴薯種植點,一片碧綠輕盈的馬鈴薯苗長勢喜人,農技專家正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如何進行病蟲害防治。
肖明書是建中鎮鳳凰社區的村民,今年他種植了60余畝馬鈴薯,他告訴記者,種子和肥料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的,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根據預估的產量和產值計算,預計今年能掙到10萬余元。
據了解,由于近幾年馬鈴薯品種退化嚴重、產量降低,為了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去年縣農業農村局從內蒙古引進了具有植株長勢強、抗逆性強等優勢的早熟脫毒馬鈴薯品種,根據生產實際需求,及時采購脫毒種薯和高效緩釋肥,分別按照300斤/畝、50斤/畝給予農戶種薯補助和新型肥料補助。
在猴場鎮松坪社區馬鈴薯種植點,農戶們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引水、配藥、噴藥,山間一幅農忙景象。松坪社區村民李文平告訴記者,以往種植沒有技術,沒有良種,又受干旱天氣影響,馬鈴薯的長勢和收成不是很好,現在政府送種、送肥又送技術,大家干勁非常足。
猴場鎮松坪社區村民李文平說:“今年我種了115畝馬鈴薯,在良種良技的雙重保障下,馬鈴薯長勢很好。”
自去年年末,縣農業農村局多次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全程技術指導服務,實地指導播種、科學施肥、病蟲害監測、防治及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李躍輝表示:“為了確保技術指導到位,縣種植業中心技術人員和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都會到各個馬鈴薯種植點,具體地指導農戶進行病蟲防治和追肥提苗,確保馬鈴薯能夠達到理想產量。”
近年來,甕安縣結合縣域實際,按照“穩面積、優品種、強鏈條、增效益”的發展思路,優化產業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強化技術指導,持續提升馬鈴薯產業產能,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端穩百姓飯碗。據統計,2022年至2023年甕安縣各鄉鎮示范種植馬鈴薯3270畝,預估產量達600萬公斤。(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