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崔文燦 實習生 黃然
近來,廣州幾所職業院校接連“盯”上了體育健康產業——或校企共建產業學院,或與政府合作打造體育產業研究中心,無不聚焦到體育產業人才培養質量上來。
無論是升級后的鞋服、裝備類企業,還是“雙減”之后迎來全新發展的體育人才培訓,相關的人才缺口較過去更為嚴重。在體育產業邁入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發展當下,體育專業人才的稀缺,成為制約體育產業全面縱深發展的關鍵。
(資料圖片)
當下,體育行業需要哪些“新人才”?職業教育又在體育人才培養中有何作為?
把高新技術應用人才培養放在職校
近日,李寧運動產業學院落子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番職院”)的藝術設計學院。知名運動品牌攜手高職是為哪般?
該校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段娜一語道破原因:“高素質數字化技術技能人才十分緊缺,李寧集團缺少能夠把創意變成產品的工程型技術人才,這非常符合我們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所以我們不謀而合。”
原來,在運動服飾領域產業升級大背景下,近幾年中國運動鞋設計上的最大突破在于智能技術的應用以及3D打印鞋材的發展——從前鞋子的生產依靠傳統鋼材模具,既不環保,生產成本也高;現在,3D打印模具漸成趨勢。此外,虛擬仿真產品開發可以在電腦上呈現一個仿真度達到99%的產品,縮短了開發時間,也降低了開發成本。但想讓先進的開發模式落地,企業卻苦于人才缺失。
記者了解到,在與番職院“牽手”前,李寧集團洽談對象中還有數所本科院校,但經多番考察,企業最終把高新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公里”,放在了職業教育。對此,段娜分析認為,作為首個創立皮具藝術設計專業的高職院校,番職院主持制定該專業國家標準、職業標準,其師資、實訓條件、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優勢,是能吸引龍頭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因。
“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強調學校、企業、市場‘三方融通’,強調科技時尚‘雙融入’,在這樣的人才培養理念下,這些年人才產出的質量非常高,學生口碑和就業質量都很好。”段娜說。
雖然今年3月產業學院剛剛掛牌,但前期校企之間的合作已長達兩年之久。記者了解到,因校企之間有共同的人才培養需求,雙方在2021年就簽訂了校企合作戰略協議,就人才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培養目標做了小范圍的探索和實踐。今年3月,番職院首批4名學生進入李寧集團開發部,在3D建模設計數字成型技術和虛擬仿真開發崗位實習。
段娜透露,預計今年9月,將在校內開設李寧訂單班,從大一年級學生中挑選25人入讀該班,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加入4至5門訂單班課程,探索“2+0.5+0.5”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們在校讀書兩年后,將在李寧集團或集團生態鏈相關公司進行半年的企業實踐學習和半年的企業實踐。
政校聯動共建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和番職院探索體育產業高新技術應用人才不同,位于廣州從化區的廣州城建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城建職院”)寄希望于通過項目化教學提升育人質量。
不久前,城建職院與從化區聯合共建“從化區體育產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城建職院體育健康學院副院長郝世煜介紹,中心將以體育產業專項課題研究、體育賽事服務和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培養為主要任務,協助政府把山地戶外體育旅游目的地、溫泉康養基地和賽馬產業研究中心等建成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品牌項目,推動從化區體育產業融合發展。
郝世煜說,從化區戶外體育資源豐富,但分布較分散,且缺乏可持續的項目,此次政校聯動,聯合共建區級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其中一大考慮便是利用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資源,“通過合作項目將專業串聯起來,形成產業鏈以提升整體發展效率。”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將充分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既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課程延伸實訓機會,也能夠有效促進所在地的體育產業發展,“通過這些合作項目化的教學,將項目融入課程建設,能夠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及學校的育人質量。”
郝世煜透露,眼下,研究中心將計劃籌備徒步活動,通過此類活動先積累相關經驗,再逐步打造旅游賽事。
新人才:學會“從向市長要錢到向市場要錢”
體育行業對人才有多渴求,廣州體育學院發展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王釗深有體會。在走訪了百余家體育類企業后,他認為,當前高校人才培養和行業需求存在著“三個脫節”:知識和能力脫節、培養目標和行業需求脫節、培養模式和企業開放體系脫節。
“經過這些年的培養,體育技能型人才已經很豐富了,但是賽事推廣營銷這類綜合素養的高水平人才非常缺。”王釗說。
記者了解到,當前體育產業從業者大多來自兩個領域:一是傳統體育運動員轉型,二是從資本、房地產、酒店管理等其他領域轉入。前者懂體育但弱于法律、市場、營銷,后者對體育的理解、認知并不深刻,甚至有些“格格不入”。正因如此,既懂體育,又懂經營管理,還有體育情懷的人成了行業“稀缺品”。
當前,隨著體育和商業、數字的深度融合,體育經紀人、體育場館經營人才、體育賽事營銷推廣人才、體育培訓人才等愈加搶手。“傳統辦賽是政府來買單,但隨著整個市場經濟和產業高質量的發展,市場在體育賽事中的決定性的作用非常明顯。以前辦賽事向市長要錢,現在轉為向市場要錢,這就需要人才去運作營銷。”而現在,這類人才“一將難求”。
王釗認為,當前職業教育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加強產教融合,縮短由“專業”向“職業”轉化的里程,“職業教育應構建更開放的教育新格局,這也是學校、企業、政府探索政產學研協同育人的過程。”(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甘卓然
校對 | 彭繼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