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金融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戰略·賽道·價值——文化產業投資焦點解析主題沙龍在萊錦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辦,匯聚政府、企業、智庫和金融機構等資源,搭建文化金融服務交流平臺,重點聚焦文化科技融合賽道,共話產業投融資熱點,推動文化產業和金融產業互融互促,進一步拓寬文化企業融資渠道,為區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暖流”。
據悉,此次戰略·賽道·價值——文化產業投資焦點解析主題沙龍是今年文化金融系列活動的首場活動,文化金融系列活動計劃每月定期舉辦,常態化開展文化金融服務活動。活動由朝陽區文創辦、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管委會(簡稱“國家文創實驗區”)、朝陽區金融辦主辦,政府部門、投資機構、金融機構、文化企業及園區負責人等50余人參加。
行業大咖共話文化產業投融資機遇與途徑
(相關資料圖)
活動中,北京朝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與合作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朝陽文創信促會與北京市文創板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深化合作,結合企業投融資服務新需求,每月側重不同主題舉辦文化金融服務活動,通過創新服務模式與產品,為區域內文化企業提供專屬化、特色化、便捷化金融服務,為文化企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金融服務環境,提振文化企業發展信心,充分發揮金融活水作用,加快培育數字文化等新業態企業在朝陽區集群發展。
隨后,紅杉中國合伙人胡若笛、北京中小企業融資再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俞靜發表主題演講,分享新時代消費投資前沿觀察,為文化企業代表提供融資指導和經驗借鑒。
在圓桌論壇環節,來自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券商機構、文化企業和行業協會的5位代表圍繞“科技浪潮及消費創新下文化賽道的投融資機遇”話題開展討論,結合典型案例進行深度分析,為文化金融謀發展、尋機遇,為文化金融服務創新謀劃新模式、啟迪新思路。
據了解,在本次主題活動后,朝陽區文化金融系列活動將呈現一系列路演活動,主題涵蓋AIGC(人工智能創造內容)、文化新消費、數字傳媒、文旅元宇宙、數字演藝、區塊鏈及數字資產交易等多條賽道。
“舉辦文化金融系列活動重在幫助文化科技融合類企業增加融資渠道,一方面增加企業展示機會,另一方面吸引更多投資機構在朝陽拓展業務,形成集聚優質企業、備投項目、頂尖投資機構的資源庫。”國家文創實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寬領域文化金融服務創新體系
為更好滿足文化企業的融資需求,近年來,國家文創實驗區深入推進文化金融融合發展,積極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平臺,創新政策服務模式,探索形成了實驗區文化金融服務模式,逐步構建起多層次、多渠道、寬領域的文化金融服務創新體系。
2016年,發起成立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與32家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累計為朝陽區文化企業提供貸款融資275.79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三分之一;2018年,建成全市首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整合20余家金融服務機構,提供文創普惠貸、蜂鳥貸、創業快貸、銀擔通、稅易貸等30余種特色金融服務產品以及融資服務,有效滿足了文化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發起成立北京市首支區級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助力文化產業發展,共同打造區域優質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加快發展數字文化新業態、文化消費新模式。充分發揮朝陽區中小微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文旅特色場景融資平臺作用,持續解決文化企業融資訴求,文旅特色場景融資平臺已注冊文旅企業1900余家,接受融資需求近300億元,放款金額超70億元。引金融活水,澆灌了文化產業沃土,為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截至2022年底,國家文創實驗區共有文化企業5萬余家,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374家。區域內匯聚了15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44家上市(掛牌)企業,6家數字文娛獨角獸企業,以及164家文化類總部企業,其中外資文化總部企業92家。2022年1月至12月,實驗區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583.7億元,同比增長6.1%,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國家文創實驗區的輻射帶動下,朝陽區共有文化企業近10萬家,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2512家,上市(掛牌)企業66家。2022年1月-12月,全區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2874.3億元,占全市比重16%。其中,文化核心領域1874家單位實現收入2287.2億元,占全區總收入比重79.6%,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新業態特征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收入合計1176.9億元,占總收入比重40.9%。
下一步,國家文創實驗區將采取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1234”策略,即錨定一個目標:建設國家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圍繞兩大基本策略:科技賦能文化創新、文化賦能城市發展;狠抓三個重點任務:優結構、強服務、提質效,實施四項舉措:園區品質提升計劃、企業梯次培育計劃、文化菁英引育計劃和文化精品培育計劃,加大對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創新等領域支持力度,不斷推動文化產業貢獻度水平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效統一、雙效提升,全力服務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為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進一步探索經驗、作出示范。
(圖片由國家文創實驗區提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