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點丨山東大學成功發布自主研發災變分析軟件HazE

2023-04-19 16:24:43 來源:齊魯壹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15日,山東大學自主研發的災變分析軟件HazE在第六屆連續-非連續數值分析方法及應用學術研討會上成功發布。這標志著山東大學自主研發的國產軟件進入發展新階段。

山東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術才,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何國威,中國工程院院士崔俊芝,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李世海,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袁慎慶出席研討會開幕式并致辭。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常務副院長李利平主持軟件平臺發布會。袁慎慶、山東大學校長助理朱德建、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唐春安、李世海、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鄭宏、北京大學教授劉謀斌、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處副處長王勇、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黨委書記周作福共同見證發布HazE災變分析軟件。

長期以來,山東大學非常重視數值計算和工程軟件的創新研發與工程服務。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開發了三維斷裂損傷有限元程序,解決了裂隙弱化作用和錨固效應分析計算難題,成功應用于三峽工程、溪洛渡水電站、錦屏一級水電站等三十余個國家重難點工程中。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綜合運用數值計算、理論分析和工程類比,率先提出了適合中國鉆爆法海底隧道的最小巖石覆蓋厚度確定方法,成功應用于我國大陸第一條和第二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和膠州灣海底隧道,豐富和完善了我國海底隧道設計理論與方法。

自2014年起,針對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面臨的極端地質條件和復雜地質環境,以攻克突水突泥災變演化全過程模擬難題為目標,成立工程計算課題組,組建了一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高水平研發團隊。歷經十余年科學探索與工程實踐,山東大學將突水突泥災變機理與演化過程的科學認知融入到模型開發、算法創新與軟件研發中,自主開發了HazE災變分析軟件,包括巖體-地下水系統災變分析專用版HazEDEM和工程多物理場耦合分析通用版HazEPD,實現了巖體多場耦合災變行為和演化全過程的科學模擬與再現。

計算模型與算例納入國際著名離散元軟件EDEM案例庫,獲國際巖土主流軟件ITASCA公司高度評價“為數值方法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并作為官方案例推送報道。相關成果在數值計算領域主流期刊發表系列高水平論文,獲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際學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王復明、朱合華,美國工程院院士Derek Elsworth等著名專家的廣泛引用和高度評價。授權、實審國際PCT7項、中國發明專利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60余項,形成了巖體-地下水系統災變模擬和工程多物理場耦合模擬發明專利群、軟件著作權群,粗?;鞴恬詈夏M方法獲第二十六屆“阿基米德”國際發明新技術金獎,有力支撐了自主軟件研發。

山東大學致力于建立先進的數值計算理論、科學的模擬方法、高效的求解策略,不斷研發更加豐富多元的力學模型、更加科學高效的計算方法、更加功能強大的軟件平臺,顯著提升工程仿真科學水平,大力推動國產工程仿真軟件高質量發展。HazE災變分析軟件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為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相關科研與技術人員提供了有效分析工具,可用于巖體特定物理力學行為的有效分析、預測及評價,在規劃工程建設、指導災害防控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此次發布會為契機,山東大學工程計算課題組推出微信公眾號“勵耘仿真實驗室”,取自“勵精圖治、辛勤耕耘”之意,同時也表明山東大學致力于不斷推進顆粒離散元、粒子類方法創新突破,為工程計算提供更為先進的云計算、云平臺、云服務的奮斗目標。

(來源:山東大學 作者:周宗青)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