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連線|農業農村部重磅發聲,德國3月PPI同比升7.5%,美聯儲最新褐皮書公布 新資訊

2023-04-21 07:03:0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施詩 上海報道

未來5到10年農業農村投資需求近15萬億元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20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鄉村投資有增長空間。而且這些投資對基礎產業拉動很大。根據測算,改造一畝設施大棚就可拉動鋼材消費近2噸、水泥0.5噸。未來5到10年,農業農村投資需求近15萬億元。鄉村投資潛力如何?如何激活農村內需?來聽聽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玉斌的分析。

三個領域投資潛力大


【資料圖】

王玉斌:鄉村的投資潛力日益增大,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設施農業。伴隨著設施農業技術的更新換代,現在的生產過程中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需要升級改造。所以農業農村部對設施農業的升級、改造、提升行動描繪了非常好的一個市場前景,會帶動大約10萬億以上的市場釋放。

第二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生活性服務業。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城鄉統籌,而跟城市相比,近幾年伴隨著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日益成為一個掣肘的短板。所以生活性服務業也日益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其未來的投資潛力應該非常大。

第三是鄉村清潔能源的推進行動。近些年來煤改氣、煤改電、生物質能源等的推廣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但是也遇到了很多的瓶頸。而要破除這些瓶頸,則需要相關投資主體進一步地加大投入,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政府需從多方面著力

王玉斌:我覺得在激活農村資源投入方面,所有的主體實際上都指向政府,而政府需要從幾個方面著力:第一,要加強財政資金以及配套政策措施的完善,整合原來的項目資金,以投放到需要重點發展、需要撬動資源的領域。第二,要完善政商環境、打造一些服務平臺,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能夠更好地參與進來。

對于具體農戶來說,政府首先要做給農民看。根據我們對山東濰坊和云南西雙版納等地的調研,政府需要拿出一定的項目資金在設施農業改造上做標桿,讓農民看到賺錢的前景。有的地方還可以在整合完成后讓農民交租金入住,以輕資產運營、拎包入住(的方式)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其次是要帶著農民干。很多農民可能不會使用一些新型的設施、設備、農藥等,那么就需要政府加強相關的培訓和指導。第三點是要幫著農民賺。(讓其)適應一些新業態的發展,(通過)搭建一些服務平臺,像電商平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交易平臺等等,讓農民更便捷地參與到鄉村振興當中。

德國3月PPI同比升7.5%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周四公布數據顯示,德國3月PPI同比上升7.5% 低于預期的9.8%。

如何解讀最新發布的PPI數據? 對德國產業和經濟影響如何? 歐元區整體通脹壓力是否有所緩解?一起來聽聽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研究員劉明禮的解讀。

PPI近兩年來首次降至兩位數下

劉明禮:3月德國PPI數據和以前相比有明顯區別。首先從數量上看,3月德國PPI數據為7.5%,這是接近兩年以來首次降為兩位數以下,上次PPI在兩位數以下還是出現在2021年6月,當時是8.5%的同比增長。那之后,隨著德國整體物價的上漲,德國PPI也是一路高歌猛進,在去年7月、8月時一度達到超過40%的水平,之后有所下降,但也是在兩位數以上。這次是在將近20個月以來首次降到兩位數以下。

另外,從結構上看和之前也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去年歐洲及德國發生能源危機以后,能源價格上漲是德國PPI上漲的一個引領因素,甚至可以說是壓倒性的因素。但從3月份公布的數據來看,能源價格的因素正在減弱,比如從具體數據上看, PPI同比上漲7.5%,能源價格同比上漲6.8%,與整體PPI的價格水平基本上是持平的。與此同時,其他領域的價格出現了相應的上漲,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資本品等。也就是說,從結構上看,德國工業PPI的增長從去年的能源價格領漲,轉變為現在各領域、各門類普遍上漲的局面。

有助于德國保持工業競爭力

劉明禮:PPI數值的降低,首先對于德國的物價水平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對于德國來講,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困擾經濟的一個首要難題就是物價水平太高,這不僅是經濟難題,在社會層面已引起了強烈反響,我們已經看到了罷工、游行、示威此即彼伏,這都是受到了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所以說 PPI數值降低,對于德國緩解通脹壓力是有明顯的幫助。

另外,對于德國整體工業的發展也是有幫助的。因為德國是工業立國,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工業強國。去年能源價格高漲以后,在德國國內出現了“去工業化”的聲音。因為能源價格高的話,整個工業生產的成本就會上升,從而削弱德國的競爭力。所以,PPI數值下降,尤其是能源價格下降,對于德國在全球范圍內繼續保持工業競爭力也是有幫助的。

歐元區整體通脹壓力仍然很大

劉明禮:目前來看,通脹對于歐元區而言,雖然有一定的緩解跡象,但整體上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未來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政策調整來壓低通脹,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對實體經濟構成一些負面影響。我們都看到,伴隨著利率上升,美國銀行業的風險有所顯現,這對于歐元區也不能不警惕。另外,在加息進程中,肯定會對社會需求產生一些抑制,對經濟增長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這可能都需要歐元區來承受,或者說是歐元區在制定經濟政策方面有所考慮。

目前我們看到,雖然能源價格有明顯回落,但通脹還是處于一個比較高的水平,這和價格上漲的結構有明顯的關系。也就是說,除了能源領域,現在其他產品領域,包括服務領域的價格都在上漲,尤其是工資、服務的價格也在上漲。所以在這樣一個局面下,對于歐元區而言,要抑制通貨膨脹可能面臨的挑戰更多。

美聯儲最新褐皮書公布

當地時間4月19日,美聯儲公布今年第三次褐皮書,發布截至4月10日的全美12個地區的經濟活動調查結果。報告顯示,最近幾周美國經濟增長陷入停滯,招聘和通脹放緩,信貸獲得渠道變窄。與上份報告相較,此次公布的報告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似乎更為悲觀。進一步的解讀,我們來連線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偉。

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不斷增加

《全球財經連線》:這份自3月美國銀行危機以來的首份褐皮書傳遞了哪些信號?衰退擔憂是否在加劇?

馬偉:大家其實非常關心,在硅谷銀行事件之后,全美的銀行業都進入了一波危機的過程,也對整個信貸市場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現在,事情過去了將近一個月,這份褐皮書可以說給我們提供了更多關于銀行危機爆發之后,美國經濟活動的一些信息。

從褐皮書整體反映的情況來看,可以說銀行業危機的影響應該是在慢慢減小;至少不像我們當初所擔憂的那樣大,或者說,在現階段它的影響還沒有表現出來。但是,我們的確也看到,一些潛在的擔憂是在增加的。比如說在3月份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其實是下調了對于2023年和2024年經濟增長(的預期),雖然下調幅度不大,但足以看出美聯儲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其實是在增加的。就像褐皮書顯示的那樣,消費和信貸在過去這段時間里,其實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信貸,整體的下降幅度比較大。那么信貸傳導到實體經濟,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目前來看,(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其實是在不斷增加。如果出現衰退,應該有可能是在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當然,這需要進一步的情況來判斷。

預計美聯儲將在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

《全球財經連線》:結合近期各項經濟指標來看,美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將如何影響美聯儲后續的政策決定?

馬偉:其實大家現在都知道,(本輪)加息已經接近尾聲。問題是還會加多久?以及美聯儲停止加息后,會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轉入降息?據本次褐皮書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可能還是有比較強的韌性。一方面,這可能進一步增強了美聯儲在5月份繼續加息25個基點的決心。也就是說,大家期望的美聯儲現在就停止加息,恐怕還不太現實。另一方面,衰退的擔憂會使得美聯儲在5月份之后的加息路徑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可能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支撐。

整體來看,我覺得即使5月份之后美聯儲選擇暫時停止加息來看一看,它也不會很快選擇進入降息的步驟。尤其是褐皮書顯示,通脹的情況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我覺得這進一步加強了美聯儲將把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的決心。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節目嘉賓意見僅代表本人觀點。)

策劃:于曉娜

監制:施詩

責任編輯:和佳 李依農

實習記者:王斯琦

制作:實習生焦宇

拍攝:實習生沈楠

新媒體統籌:丁青云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制:黃燕淑

海外運營內容統籌:張然

海外運營編輯:唐雙艷吳婉婕

海外項目經理:莊歡

海外商務合作:黃子豪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