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袁健聰 尹欣馳 李景濤 吳威辰
李鷂 汪浩 黃耀庭 柯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大背景下,疊加燃油車價格戰影響,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承壓,產業鏈各環節排產較弱,相關公司經營端受到一定壓力,去庫存行為明顯。當前時點,我們認為行業即將迎來積極信號,4月上海車展新車型發布,有望從供給端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疊加上游碳酸鋰價格下行趨勢有望企穩,產業鏈公司庫存水平有望探底,預計排產將在Q2-Q3逐步恢復。當前,產業鏈各細分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分位水平,配置性價比較高。重點推薦具備行業競爭力的供應鏈優質龍頭企業。
▍新能源汽車銷量受燃油車價格拖累,但正在走出最差時點,上海車展車型看點多。
3月起,燃油車企因部分庫存車型無法通過“國6b”標準的RDE測試,被迫大規模降價清庫存,使得價格戰烈度持續上升。新能源汽車受到燃油車價格戰、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銷量承壓,但銷量已經較1月逐漸回升,正在走出最差時點,3月新能源車銷量65.3萬輛(同比+25.4%,環比+24.4%),我們測算3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31.1%。我們認為隨著新能源產品競爭力繼續提升,長期市占率穩定提升趨勢不改,我們維持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70萬輛的預測。同時,4月18日,兩年一度的上海車展將開幕,重磅車型多,將帶來行業高關注度。
▍鋰電排產:產業鏈去庫存加速,排產有望在Q2-Q3逐漸修復。
2023以來,鋰電產業核心上游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快速下跌,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3年4月14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約19.3萬元/噸,較高點的56.8萬元/噸下降約66%。碳酸鋰價格快速下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電池及材料廠的采購需求,產業鏈去庫存行為明顯。我們認為,隨著Q1鋰電產業鏈公司去庫存行為的加速,庫存水平有望在Q2探底,疊加下游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的恢復,電池及材料端的排產有望在Q2-Q3逐漸得到修復。
▍估值分析:鋰電產業鏈各細分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分位。
我們從動力電池、鐵鋰正極、三元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板塊各選擇一龍頭公司為代表,計算公司過去3年的估值水平:用“總市值/當年歸母凈利潤”得到當年PE水平;用“總市值/下一年歸母凈利潤”得到下一年PE水平。
截至2023年4月14日,我們測算得出當前鋰電產業鏈龍頭公司估值大多處于近三年0-20%低分位,估值性價比較高;從板塊來看,我們測算當前電池板塊對應2023/2024年PE分別為21/16x,鐵鋰正極板塊對應2023/2024年PE分別為13/10x,三元正極板塊對應2023/2024年PE分別為15/11x;負極板塊對應2023/2024年PE分別為13/10x,隔膜板塊對應2023/2024年PE分別為15/12x,電解液板塊對應2023/2024年PE分別為17/13x,鋰電輔材板塊對應2023/2024年PE分別為18/13x。
▍風險因素:
新能源車需求恢復不及預期;2023年中游產能釋放,行業競爭加劇,格局惡化的風險;全球工業體系“逆全球化”加劇對公司海外業務拓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上游原材料價格快速下降帶來存貨減值風險;新技術客戶驗證與產能投放不及預期。
▍投資建議: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大背景下,疊加燃油車價格戰影響,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承壓,產業鏈各環節排產較弱,相關公司經營端受到一定壓力,去庫存行為顯著。
當前時點,我們認為行業即將迎來積極信號,4月上海車展新車型發布,有望從供給端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疊加上游碳酸鋰價格下行趨勢有望企穩,產業鏈公司庫存水平有望探底,預計排產將在Q2-Q3逐步恢復。
當前,產業鏈各細分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分位水平,配置性價比較高。推薦具備行業競爭力的供應鏈優質龍頭企業。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