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詩句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意為: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資料圖)
2、出自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國風·秦風·蒹葭》。
3、原詩:《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4、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5、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6、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7、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8、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9、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10、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11、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12、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13、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14、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5、釋義: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16、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17、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18、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19、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20、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21、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22、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23、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24、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25、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26、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27、擴展資料: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
28、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
29、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
30、“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31、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
32、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33、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風·秦風·蒹葭 (《詩經》篇目)。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