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發展面臨一些不利因素,不過中國企業出海的腳步并未因此停步,如今它們開始大舉出擊東南亞,但是選擇的東南亞市場卻不包括越南。
(資料圖)
在6年前,中國企業曾興起投資印度的熱潮,阿里投資印度電商,UC在印度發展媒體平臺,騰訊也投資了印度本土的聊天軟件等,還有中國手機大舉在印度市場設廠并取得了印度手機市場前五名中的四個位置,那時候印度可謂是中國企業的熱土。
然而短短數年過去,印度的經濟環境卻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逐漸撤出了印度市場,中國手機這兩年也備受印度稅務部門的煩擾,由此中國企業對印度的熱情冷卻。今年中國臺灣的緯創宣布撤出印度市場,也給中國臺灣的代工廠澆了冷水,富士康已縮減了對印度的投資計劃,將印度工廠的員工擴張人數從7萬人縮減到5萬,隨著中國企業對印度態度的變化,印度調低了今年的經濟增長率。
中國企業冷對印度市場之后,選擇出擊東南亞市場,2021年的數據顯示東南亞已超越歐洲和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22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了7.7%,中國與東南亞的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11.2%,中國與東南亞貿易額的增速顯著高于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
中國與東南亞的合作力度在加強,在于這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并且與中國相鄰,由此得到中國的重視,而中國與東南亞經濟體也可以實現互補,由此中國企業對東南亞的投資力度不斷增強。
據了解中國的電商在東南亞市場已取得顯著進展,拼多多已在東南亞市場站穩腳跟,阿里收購了東南亞市場的重要電商Lazada,京東也在大舉進軍東南亞市場,中國的電商大力進軍這個市場,還與當地市場有大量華人,為中國電商出擊東南亞市場提供便利條件。
在電商之后則是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騰訊的WeChat在東南亞市場擁有大量用戶,Tik Tok在東南亞市場也占有不小的份額,隨著這些互聯網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站穩腳跟,中國的電商與諸多互聯網企業逐漸形成合力,互相支持,促進了中國企業在當地的發展。
中國制造的諸多商品在東南亞市場也頗受歡迎,OPPO出擊海外市場首先選擇了東南亞市場,由此OPPO多年來位居東南亞手機市場前二名,近幾年小米、vivo等也在東南亞市場取得進展,其他諸如家電等產品都廣受東南亞消費者歡迎。
頗為特殊的是中國企業大舉進軍東南亞市場,卻對越南的熱情有所冷卻,越南在2022年取得了8%的經濟增長,但是今年一季度的增速卻下降到3.3%,原因是越南對歐美的出口下降所致,越南高漲的土地、人工成本等導致中國企業對越南的熱情冷卻,富士康越南工廠的員工工資已達到3000元人民幣,相比起東南亞其他經濟體高許多,由此中國企業的目光逐漸從越南向東南亞其他經濟體轉移。
越南制造和印度制造曾被宣稱可以挑戰中國制造,這兩年的情況來看它們并未具有挑戰中國制造的實力,相反中國制造反而進一步凸顯了獨有的競爭優勢,而中國制造如今正與中國互聯網企業合力進軍東南亞市場,為中國制造走向海外市場開辟新道路。
原文標題 : 中國企業撤離印度后加碼東南亞,卻不包括越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