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湖北日報】
(相關資料圖)
6月9日,2023全國非遺曲藝周在武漢劇院開幕。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實習生 劉昊博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芳婷
師徒聯袂演出湖北大鼓《說唱新時代》,展現英雄武漢的日新月異;評書藝術家傾情演繹全國道德模范“帕米爾雄鷹”的動人事跡……
6月9日,2023全國非遺曲藝周在武漢開幕。由湖北大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明智、梅花大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籍薇、北京評書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蘭芳等多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帶來的10個曲藝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節目,在武漢劇院精彩上演。
傳統曲藝盡展時代魅力
當晚,數十位小小非遺傳承人與湖北大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明智、徒弟牡丹獎獲得者徐寧三代人聯袂演出湖北大鼓新作《說唱新時代》,向全國人民鋪展英雄武漢多彩文化、人文美景和日新月異美麗畫卷。
湖北大鼓至今已有兩百余年的歷史,以鼓板伴奏,說唱兼長,風趣幽默,演唱主腔稱為“四平調”,風格平穩樸實,具有鮮明的鄂東北民間音樂色彩。
舞臺上,80歲高齡的張明智與徒弟徐寧你唱我和,以漢味臺詞深情講述武漢近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引得觀眾陣陣喝彩。
由梅花大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籍薇帶來的《別母進藏》,以人民公仆孔繁森為原型,講述了孔繁森告別年邁的媽媽,二次進藏的當代題材作品。該節目1995年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演唱、編曲雙“牡丹獎”。
誕生于北京的梅花大鼓,演唱講究悲、媚、脆,一字九轉,曲調優美。當晚,籍薇以悠揚婉轉的唱腔,珠圓玉潤的咬字,深情歌頌優秀共產黨員孔繁森為了建設西藏的獻身精神。
“我唱過很多像黛玉葬花這樣的經典作品,但今天開幕式展演特地選了《別母進藏》這部新作,希望用傳統曲藝弘揚時代精神。”籍薇表示。
評書藝術家傾情詠頌家國情懷
“帕米爾雄鷹翱翔在藍天!”評書開場,滿座叫好,一個人、一張嘴,娓娓道出感動千萬人的全國道德模范故事。
當晚,79歲的著名評書藝術家劉蘭芳傾情表演評書《帕米爾雄鷹》,講述一位在帕米爾高原成長的塔吉克族少年,義無反顧救人犧牲,化作自由翱翔的雄鷹,永遠守護他一生摯愛的帕米爾高原的故事。生動感人的情節,大氣響亮的嗓音感染力極強,贏得觀眾陣陣熱烈掌聲。
“曲藝工作者應秉持家國情懷,用藝術實踐創新,將時代故事與曲藝融合。”劉蘭芳至今從藝已有60余年,多次獲國家級文藝大獎。1979年播講的長篇評書《岳飛傳》轟動全國。從評書到東北大鼓,她說的是膾炙人口的動人故事,唱的是緊跟時代的家國情懷,推崇的是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北二人轉省級傳承人王洪臣與搭檔李玉蓮,聯袂表演二人轉《扎花帳》,深入細膩地表現宋代劉金定與高君保兩個人的愛情及抗擊外敵浴血奮戰的故事。
俏皮方言展現各地文化風情
當晚,蘇州彈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金麗生帶來選曲《楊乃武·淑英夜思》。蘇州彈詞是以說唱相間的方式,用蘇州方言表演的“小書”類曲藝說書形式。
“蘇州彈詞的表演特色是一人多角、跳進跳出,既要以說書人的身份講故事,也要進入角色,演繹人物真情實感。”金麗生是第四次參演全國非遺曲藝周開幕式,此次特地選擇了享譽書壇的傳統經典長篇彈詞《楊乃武》中的選段,希望讓各地觀眾感受蘇州彈詞的傳統魅力。“以蘇州方言來演才有味道,為了讓觀眾能聽懂,我力求掌握好節奏,做到與臺前字幕吻合。”
當晚,不少地方代表性曲藝項目帶來特色十足的方言表演,盡展各地民俗文化風情。
蒙古族烏力格爾《馬背情緣》,在“胡爾”的伴奏下,以吟誦、說唱、拉擊的表演展現王子阿拉騰莎和公主蘇倫高娃陣前相愛的故事。雄渾有力的蒙古曲藝唱腔,節奏感十足。
廣東南音新唱《同心結》,以悠揚抒情的粵語唱腔,講述三姐妹同游港珠澳大橋,憶述“東深供水”及駐澳部隊同澳門居民攜手抗災,三姐妹化險為夷的故事。
“演出太精彩了,每位傳承人的表演都各具特色,激情滿滿。”從甘肅專程而來的觀眾陳先生當晚多次叫好鼓掌。
據悉,本屆曲藝周展演匯聚145個曲藝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將從6月9日持續至6月15日。
【責任編輯:劉建維】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