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視點!基于PERA SIM的鋁合金輪轂有限元分析

2022-12-07 12:16:20 來源:軟服之家

安世亞太結構工程師


(資料圖)

安小龍

摘要:輪轂的力學性能是汽車安全性及可靠性的重要影響因素,作為汽車的重要承載部件,需要嚴格保證輪轂的性能滿足國家標準的要求。本文以某乘用車輪轂為研究對象,應用自主有限元軟件PERA SIM建立輪轂有限元模型,并依據國家標準 GB/T5334-2005《乘用車車輪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建立仿真工況,完成輪轂的剛度、強度分析,為輪轂的進一步結構優化設計提供了依據。并將計算結果與目前主流的商業軟件ANSYS、ABAQUS比對,驗證了國產自主軟件PERA SIM的高精度計算。

關鍵詞:輪轂;剛度;強度;PERA SIM;高精度

1. 引言

隨著能源問題以及環境保護問題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備受關注,汽車行業的輕量化成為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而對于新材料的使用是主要的解決方案之一,其中鋁及鋁合金因其密度低,剛度、強度高,并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沖擊性以及散熱導熱等性能,能夠有效降低汽車重量,從而降低油耗,緩解能源問題及環境保護問題。因此,鋁合金材料已經成為汽車輕量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輪轂是汽車承載的重要部件,處于輪胎與車橋之間,傳遞著汽車與地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起著承載、轉向、制動、驅動等重要作用,因此輪轂對汽車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有著重要的影響。而輪轂主要分為三種材質:鋼制、鋁合金及鎂合金。其中鋼制輪轂主要用于重載車輛;鎂合金輪轂因其價格昂貴,主要用于賽車等高級車;而鋁合金輪轂因其良好的導熱性、減震性能、質量輕、成形性好等優點備受市場的青睞。(鋁合金輪轂的基本結構示意圖如下圖1所示。)

因此,也吸引了更多學者進行鋁合金輪轂性能的研究。其中潘玉田等人以履帶式自行火炮輪轂為研究對象,分別比較了鋼質及鋁合金輪轂的性能;邊雷雷以重載車用鋁合金輪轂為研究對象,結合有限元法對輪轂進行了疲勞分析。本文將基于GB/T 5334-2005《乘用車車輪性能要求和實驗方法》的要求,建立彎曲疲勞試驗的仿真工況,并基于國產自主軟件PERA SIM進行輪轂的靜力學仿真分析,為輪轂的進一步優化設計提供指導。

圖1 輪轂結構圖

2. 輪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輪轂模型的簡化

輪轂的幾何結構十分復雜,輪轂上分布著包括氣門孔、修飾凹槽、裝飾圓角等結構。過小裝飾結構特征對輪轂的強度分析幾乎沒有影響,并且由于結構尺寸的影響,會導致不必要的計算成本增加。因此,在有限元分析之前,需要對輪轂的幾何結構作適當的簡化:去除氣門孔以及各種修飾特征。

簡化后的輪轂幾何模型如下圖所示:

圖 2輪轂幾何模型

2.1輪轂的有限元模型

2.2.1計算流程

PERA SIM是安世亞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通用有限元軟件,包括機械仿真(PERASIM Mechanical)、流體仿真(PERA SIM Fluid)、電磁仿真(PERA SIM LEmag)以及聲學仿真(PERA SIM AcousticBEM)等模。PERA SIM提供完備的前后處理器,豐富的CAE數據接口以及強大的Python API接口。本文基于自主有限元軟件PERA SIMMechanical,對輪轂進行強度、剛度分析,具體分析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 3輪轂有限元分析流程

2.2.2劃分網格

PERA SIM支持四面體網格以及混合網格劃分,考慮到輪轂復雜的幾何結構,本文使用高階四面體網格劃分。通過全局以及局部網格控制,對輪轂模型的局部關鍵位置進行網格細化,劃分該輪轂模型共產生33萬單元,52萬節點,輪轂的網格模型如下圖所示:

圖 4輪轂網格模型

2.2.3定義屬性

點擊“屬性”,輸入輪轂的材料屬性,定義為各項同性的線彈性材料,其中彈性模量:7.1E10 Pa,泊松比:0.33,密度:2770 kg/m3。定義輪轂的截面屬性,并將材料屬性與截面屬性一同賦予給輪轂結構。

圖 5屬性定義界面

2.2.4邊界條件與載荷

有關乘用車車輪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在國家標準GB/T 5334-2005《乘用車車輪性能要求和實驗方法》中已有明確規定。而輪轂在實際工作中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彎曲疲勞失效,在靜力學分析時,應當重點關注彎曲工況下的靜應力。因此,本文主要參考標準中的動態疲勞彎曲試驗方法:固定車輪,使車輪承受旋轉的彎矩載荷;或者彎矩方向不變,使車輪旋轉。具體安裝、施加載荷方式如圖6所示。

圖 6動態疲勞彎曲試驗方法

在進行輪轂的有限元分析之前,需要計算對輪轂施加的載荷 。加載軸末端的施加載荷F可以表示為:

其中:

W—整車重量;

ni—載荷系數;

G—滿載負荷。

而載荷系數ni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ni—輪轂的制造質量系數;

n1—路況的影響系數;

n2—汽車的載荷系數;

n3—其他相關影響系數。

在輪轂的實際工作中,除汽車載重外,還承受彎曲載荷M,彎曲載荷的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R—靜負載時的半徑;

μ—地面與輪胎之間的摩擦系數;

d—輪轂的偏置距離;

F—最大的額定載荷;

S—強化實驗系數。

加載力F為:

其中:L—加載臂長度,本文取1m。

對于試驗載荷的大小,本文以某乘用車為例,經計算可求出施加的載荷為F=1400N(加載臂長度為1 m)。

因此,本文根據GB/T 5334-2005《乘用車車輪性能要求和實驗方法》的要求,基于國產自主軟件PERA SIM模擬實驗條件,建立某乘用車輪轂的靜力學模型,對輪轂的單側輪緣面施加固定約束,在總體坐標系下的(2.8533,-818.74,113.08)處,建立節點,并與五個螺栓孔內表面建立RBE3連接,在建立的節點上施加Z向集中載荷1400 N以及X向力矩1400 N*m。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 7輪轂邊界條件與載荷

值得注意的是,RBE3連接是一種柔性連接,本質上是MPC形式的約束方程,其單元為內插值單元,無剛度矩陣,僅涉及到載荷的分配,因此更加能緩解局部位置的應力集中。與此相對的RBE2連接,是一種剛性連接,類似于線性剛體單元,對從節點施加強制的位移邊界條件,易造成應力集中現象,因此本例中使用的是RBE3的柔性連接。

3. 有限元計算結果

基于PERA SIM對乘用車輪轂進行有限元分析,進行網格無關性驗證,并將計算結果與成熟商業軟件比對。根據表1可以發現,當網格達到33萬左右時,繼續加密網格,變形量與等效應力基本不再變化(浮動在1%以內),因此,為平衡計算成本與計算精度,本文采用329459單元數,515620節點的網格規模。

表 1網格無關性驗證數據

PERA SIM計算結果:

a)變形

b) 等效應力

圖 8PERA SIM計算結果云圖

如上圖所示,在外載荷的作用下,輪輻受到的影響最大,螺栓孔的邊緣處承受較大的應力,與實際情況相符,最大應力為109.1 MPa,遠小于鋁合金的屈服強度240 MPa,因此本文中乘用車的輪轂仍有較大的強度裕度,輪轂整體的最大變形量為0.1495 mm,滿足要求。因此,可以對輪轂做進一步的優化設計,減輕輪轂自重。

通過目前主流的成熟商業軟件ANSYS、ABAQUS,基于相同的幾何模型、邊界條件及外載荷、求解設置等參數進行計算,并分別進行網格無關性驗證后的計算結果如下圖所示,與自主軟件PERA SIM的計算結果比較如表2所示。

ANSYS計算結果:

a)變形

b) 等效應力

圖 9ANSYS計算結果云圖

ABAQUS計算結果:

a)變形

b) 等效應力

圖 10ABAQUS計算結果云圖

表 2計算結果比對

對比不同軟件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到自主軟件PERA SIM的計算結果(變形與等效應力)與目前主流的成熟商業軟件ANSYS、ABAQUS之間的偏差極小,其相對誤差均在3%以內,驗證了國產自主軟件PERA SIM的高精度計算。

5. 結論

本文基于自主有限元軟件PERA SIM建立某乘用車輪轂的有限元模型,并依據GB/T 5334-2005《乘用車車輪性能要求和實驗方法》的要求模擬實驗工況,基于PERA SIM的后處理,可以清晰的顯示出輪轂的應力及變形分布情況,對輪轂的進一步優化設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此外,又分別通過ANSYS、ABAQUS軟件基于相同的參數設置對輪轂模型進行分析,并對比三者的計算結果偏差,結果顯示在保證邊界條件與載荷相同的前提下,三者的變形結果與等效應力結果基本一致,偏差均在3%以內,驗證了自主軟件PERA SIM的高精度計算。


參考文獻

張國智. 轎車鋁合金輪轂臺架試驗的有限元數值模擬. 燕山大學, 2005.

臧孟炎,秦滔. 鋁合金車輪13°沖擊試驗仿真分析. 機械工程學報, 2010(02): 83-87.

閆勝昝. 鋁合金車輪結構設計有限元分析與實驗研究. 浙江大學, 2008.

鐘翠霞. 鋁合金車輪設計及結構分析. 浙江大學, 2006.

陸洋.汽車輪轂有限元分析及優化.廣西科技大學,2015.

趙宇.基于 ANSYS Workbench 的汽車鋁合金車輪強度分析.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2010.

張寧.鋁合金輪轂受力狀態的有限元分析與優化設計.重慶: 重慶大學. 2010.

崔璨.小型菱形車鋁合金輪轂強度與疲勞壽命研究.湖南:湖南大學.2012.

潘玉田,馬新謀,馬昀.履帶式自行火炮負重輪輪轂輕量化技術研究[J].火炮發射與控制學報,2018( 19) : 41-44, 49.

邊雷雷.重載車低壓鑄造鋁合金輪轂疲勞壽命分析研究.沈陽: 沈陽理工大學. 2014.

童寒川,夏偉.鋁合金輪轂彎曲性能有限元分析.汽車實用技術, 2019(23): 132-134. DOI: 10.16638 /j. cnki.1671-7988.2019.23.046.

GB/T5334-2005.乘用車車輪性能要求和實驗方法.

郭威成. 鋁合金輪轂的有限元分析.燕山大學,2013.

Pennington, Tom. Wheel Rim Manufacturer Switches to Nanoceramic Metal Pretreatment .Products Finishing, 2010, 75(2):28-35.

標簽: 有限元分析 性能要求 等效應力

上一篇:環球今日訊!12月“聯宏微課堂”精彩課程預告
下一篇:天天精選!天喻助力縱橫股份,構建高效研發項目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