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事數字化這么久,也面對過數字化工作者們普遍被問到的靈魂拷問:“上數字化系統對企業到底有多大經濟貢獻?”
前幾天,在中國質量研究院組織的質量數字化研究小組的討論中,和一群專家們討論這個問題。我們最終的總結是,數字化投入不能用簡單的ROI來評估,而應該用企業能力模型來評估。如果用自動化投入產出降低成本的方式來評估數字化,那么,就必然會算成一筆糊涂賬,而且還會大大降低了數字化的價值。
(資料圖片)
數字化系統猶如企業的運營副總
我們常說,數字化系統猶如企業的運營副總,它大大提升了企業的運營能力。試想一下,運營副總對企業內部運營的管理工作有哪些,這些是不是幾乎都可以讓數字化系統來輔助?
數字化系統提升企業協同能力
“運營”,這兩個字的本質是拉通各單位的串接協作,各單位高效協同才能產生“1+1>2”的團隊效果,運營副總的能力也就體現出來了。信息化系統取代了傳統的“口耳相傳”的協同模式,讓協同效率更高,更低成本。
數字化系統提升管理決策能力
“決策”,這是運營副總的重要工作之一,數字化系統鏈接現場快速構建的數據分析能力,讓決策所需要的數據可以唾手可得。
數字化系統構建分析預警能力
“分析”,沒有數字化之前的離線分析都是滯后的,而且很多優秀手段比如SPC、回歸分析靠人工是很難跑起來的,只有數字化系統才能讓企業的這部分能力構建起來。
結語
自動化的投入對成本的降低是直觀可見的,數字化的投入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的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