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結構化思維評審
我在《評審視窗》一文中,對評審的四類情形進行了論述。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用結構化思維評審。
首先我們還是要講下什么是結構化思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結構化思維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考對象,來引導思維、表達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考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借用一些思維框架來輔助思考,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處理,從而擴大思維的層次,更全面地思考。
比如我們分析產品質量問題,從人、機、料、法、環、測六個方面去分析,就是一種結構化的思維。
又比如我們分析一個產品銷售,可以用4P營銷理論去分析。這些就是結構化思維。
寫到這里,我就想起了武術。很多武術都有套路,武術套路是以一連串含有技擊和攻防含義的動作組合。套路是經過打磨迭代的,能夠傳承下來的都是相對優秀的武功,打架的時候不會亂打一通,會用一些招術,看得出門派師承。
評審的時候,我們也是要建立起自己的結構化思維,避免想一出是一出,要有套路。
比如我現在評審,那就是先搞清楚場景,識別清楚在哪里用,然后看原理,用戶體驗,再看應力,再看其他一系列的維度等等。
當然因為比較多維度,記不住那么多,就得借助一個結構化思維評審表來檢查,我們在第三部分講解。 二、為什么要用結構化思維評審
我列了六點主要的原因: 1.記性是不可靠的。不要考驗自己的記性,你不可能記得住那么多。 2.評審易被打斷。評審過程是非常容易被打斷的,在你講著的時候,很可能別人插進來發言。一旦中途被打斷,你很容易就忘記了你要說的。 3.方便查找。人的認知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全部知識都知道,這個時候需要去查找。結構化思維評審能夠快速的找到想要的內容。比如評審防漏水設計,那就是從我們現有的十三個維度去審視設計符不符合。 4.專注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尤其是當一天7、8個會議時,很可能就是短路了想不到。又或者身體不舒服時,就是想不起來。 5.有說服力。避免想到一出是一出,結構化評審更有說服力,建立結構化評審時,你需要列出過往失效、設計規范、技術標準、文獻等等去做支撐。而不是你感覺會出問題,你的懷疑至少是要有個依據。 6.留下傳承。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做事情,還是要考慮怎么給后人留下傳承。當有一天離開這個崗位或者離開公司時,我們可以說我們對得起公司的培養。
知識經驗需要傳承下去,就需要歸納總結,形成體系。否則都是零散的,后人學起來是一頭霧水。
就像武術需要有套路一樣,如果都是零零散散的招式,都學一點,沒有系統性,你沒法應對一個復雜的局面,沒法快速取勝。
很多人說武術套路是為了表演去創造出來的,是花架子。確實有表演這方面原因,但實際你去揣摩,它是有系統性、連續性的。舉個例子,我們以松溪短棍中的“撩踹點心”套路為例,這里有三個動作:
撩:先阻攔對方招式,解除對自己的危險。
踹:主動攻擊,迫使對方應對,并為后來的點心動作留出空間。
點心:擊打心窩(?警告:危險動作,請勿模仿),這是個殺招,可以把對方KO。
這幾個動作,每個都可以單獨起來用,但連起來用才能發揮更大的效果。如果你只是零散的去學,你可能想不到把它們聯系起來,而實際組合起來是個殺招。
在我們工作中,那你就是沒有舉一反三,看到這個問題就只解決這個問題,不去想其他。我們很多人解決問題,就只是解決自己眼下的問題,沒有去成體系。 三、怎么建立結構化思維評審表如果完全沒有建立過結構化思維評審表,首次建立,我們該怎么做?
比如我們說口罩,假設我們要建立一個針對它的結構化評審表,那可以按下面的思路: 1.統計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的問題,然后歸類,可以按專業去分,例如結構方面、材料方面、制造方面、測試方面等等。 2.歸類后,把最重要的幾點失效列出來,當做以后的點檢項目。 3.考慮產品的六性(安全性、環境適應性、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保障性)以及用戶體驗。加進去。 4.考慮質量管理的內容,如過程重要管控點。加進去。 5.前面講的都是已有的問題,我們要減少問題發生,那需要去做可靠性設計。另外是測試能不能有限驗證出來。加上可靠性設計、試驗的維度。 6.如果內部還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生產要求工時要達標,要防呆等等。加進去。
我這里隨便寫了一個,不一定對,畢竟我沒有去做過口罩。但思路是可以這樣的。
四、持續迭代建立結構化思維評審表后,需要持續去迭代完善。我在2018年6月轉崗后,首先想做的事情就是把評審表給改了,做成結構化評審表,不過剛好錯過了體系文件的發布時間,所以是在2019年的時候,去做了這件事。此后每年都進行幾次更新。更新一般來源于平時的記錄以及定期體系監控識別到的問題。更新不宜太頻繁,以免給大家帶來困擾。
武術也是如此,很多都是萬法歸一、道宗同源的,只不過是不斷的在實踐中去總結,最后形成了自己的套路。例如太極,有楊、陳、吳、孫、武、趙堡、李式等等。可以說楊式、吳式和李式(太極五行捶)都是陳式派生出來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總結提升,刻意練習,形成自己的套路。這樣才能避免重復一百次,但其實都是在用同一個經驗,才能真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