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商業智能 BI 解決哪三件事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商業智能 BI 是一套完整的由數據倉庫、查詢報表、數據分析等組成的數據類技術解決方案。它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打通企業的各個業務系統,比如 ERP、OA、CRM 系統等等。將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抽取到一個叫數據倉庫的地方進行加工處理,得到一個可分析的數據結果。最后通過 BI 的各種可視化圖表呈現出來為企業提供報表分析和決策支撐。
【資料圖】
比如這里大家看到的就是派可數據 BI 產品的移動端展現效果,對于企業高層管理者而言可以隨時隨地的查看企業的日常經營數據,非常的方便。也可以和各個移動APP、企業微信、釘釘等進行集成,統一入口登錄。
這里看到的是大屏可視化效果,非常的炫酷,非常適合放到企業大廳用大屏投出來。也非常適合放到領導辦公室用大電視進行呈現,重要經營管理指標一目了然。
當分析的內容非常的多,需要更多的呈現也可以在電腦上打開 BI 分析頁面進行呈現,PC 端的可視化采用流式布局,豐富的可視化展現效果,各類聯動、鉆取、關聯分析非常方便我們一線的業務管理層和業務部門人員使用。
還有一些中國式的報表,比如財務分析報表就可以通過我們的中國式復雜報表來進行展現。
但商業智能 BI 是不是就只有可視化?不是的,上面提到的可視化只是 BI 的一部分能力。就像在最開始介紹 BI 的時候提到了,BI 最核心的能力是打通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將不同系統的數據拉到一個叫數據倉庫的地方,之后才是可視化的展現。
在一個完整的 BI 項目中,數據倉庫的開發所占用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要達到 70% ~ 80%,包括指標體系的梳理、數據倉庫建模、ETL 取數、邏輯計算處理等等,這些才是 BI 的開發核心。這些內容都處理完畢之后,前端可視化才會那么容易的拿到已經處理好的、規范的數據進行靈活的拖拉拽操作。
所以,大家在這里看到的這張圖實際上是一個標準的 BI 框架。最底層是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庫,通過 ETL 把數據接入到 BI 的數據倉庫進行整合、清洗、轉換、建模等等,最后才是可視化的分析展現。而往往由于數據倉庫過于專業,并且是屬于底層的數據架構,大家一般注意不到,但實際上數據倉庫才是整個 BI 的核心。
簡單總結一下,BI 主要就做三件事:拉通數據、整合數據、數據可視化展現。
所以,片面的認為 BI 等同于可視化,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
02
商業智能 BI 在 IT 信息化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商業智能 BI 屬于企業的數據信息化建設范疇,位于企業 IT 業務信息化的下游,是位于所有基礎信息化系統之上的那一層。
企業 IT 信息化從數據的視角可以簡單分為 IT 業務信息化和數據信息化。IT 業務信息化可以簡單理解為類似于 ERP、OA、CRM、HR 這些基礎業務系統的建設。這些基礎的業務系統解決的是企業業務過程、業務流程的管理,將不同的業務流程線上化、標準化,從而提升了整體工作效率,降低了企業的業務管理成本,體現的是一家企業用什么樣的流程來管理業務,反映的是一家企業的業務管理思路。
IT 數據信息化可以簡單理解就是類似于大數據、BI、數據可視化這些數據類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數據信息化的系統需要依賴于上游的這些業務系統,業務系統運行起來了,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數據。數據信息化系統比如 BI 就可以去拉通這些系統,將數據取到 BI 系統的數據倉庫中做整合、清洗,最終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出來。所以,數據信息化更多解決的是幫助企業全面了解企業經營管理現狀,用數據驅動來代替經驗驅動,最終形成業務決策支撐,來提供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
下面這幅圖大家看到的就是典型的 IT 業務信息化系統,可以對業務和流程進行管理。業務人員在各種表單中輸入業務數據,提交流程、審批單據、保存數據等等。對數據的操作也是以增、刪、改操作為主。
下面的就是典型的 IT 數據信息化系統,比如 BI 的大屏可視化。BI 本身不產生數據,旨在打通各類業務系統數據,跨業務、跨系統整合數據,做整體的分析呈現和局部洞察。是以查詢分析為主,通過聯動、鉆取、關聯來分析數據。
所以,簡單總結一下。業務信息化建設是數據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游為下游提供業務數據。同時,通過 BI 的建設,也可以反向推動 IT 業務信息化建設,驅動業務流程的規范管理。
在企業實際項目需求調研的過程中,因為最終用戶并不了解 BI 和其它信息化項目建設的區別,反正都是信息化,所以提了很多有關業務系統本身的問題和訴求。實際上,需要分清楚哪些是應該要回到業務流程上去解決的,哪些是要放到 BI 系統中去解決的,這樣才能實現專業的系統做專業的事情。比如:像集團的財務合并報表,涉及到財務數據的處理。這個到底是應該放到 BI 里面來做,還是在專門的業務系統中來解決?一定是專業的財務軟件系統中來解決,有專門的財務合并功能來解決財務核算合并抵消。但我們也見過部分項目將財務合并硬生生的塞進 BI 系統中去實現,這類項目是屬于甲乙雙方都不專業的表現,未來各類問題和風險會層出不窮。
涉及到業務流程的處理回歸到業務系統中去解決,涉及到業務結果數據的處理回歸到 BI 系統中去解決,企業需要對 IT 基礎業務信息化和數據信息化的差異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和了解。
03
BI 到底給誰用的先給大家看兩張圖:上面的是可視化的分析圖表,下面是一個中國式的固定報表。它們兩者之間除了長的不一樣之外,最真實的、核心的區別是什么?這些區別最底層的邏輯是什么?
首先,IT 業務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一定是服務于企業各個一線業務部門的。比如,財務系統主要就服務于財務部門,CRM 系統主要服務于市場、銷售,HR 系統主要服務于人力,等等諸如此類。但是大家會發現就沒有一個業務系統是服務于老板的、高層管理的。原因很簡單,沒有一個老板會打開財務系統去看看財務數據,也不會沒事跑到CRM 系統中看看客戶詳細信息,也不會跑到 ERP 里面看看訂單數據。所以各個業務信息化系統一定是服務于各個一線的業務執行層的,是站在具體的業務過程管理視角看問題的。但是老板就不一樣了,老板想了解的是一個很綜合的、面上的、全局的問題,一定不是先從具體的業務細節開始了解的。但是要了解這么全的信息,數據又分散到各個業務系統,數據又打不通,所以就沒有辦法了解。
這個時候 BI 就發揮作用了,可以打通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整合,最終一定是站在管理視角去看問題的。所以,我們可以說,BI 就是面向管理層來服務的。管理層的 IT 信息化系統就是 BI。
但是呢,現在很多業務系統的數據報表也不是那么靈活好用,所以也有越來越多本該在業務系統自身完成的報表開發也挪入到 BI 里面去做了,比如各個業務部門、一線業務人員要的固定報表。
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上面這幅圖。左側的業務信息化系統主要服務的就是一線業務執行層,純業務過程管理視角。右側的數據信息化系統BI主要服務的對象是管理決策層,是從管理的視角。但是這個管理決策層可以不一定就是企業的最高層領導,也可以是各個級別的管理者。
所以,BI 的主要用戶是企業的高層管理,但是也可以覆蓋一線的普通管理者或者業務部門人員的普通報表需求。
再回到下面這張圖。在企業里的 BI 項目建設過程中,越偏向高層的管理者越趨向看這種高度匯總的可視化分析圖表,因為要看整體,看全局有沒有什么問題。如果數據反映出一些不正常的問題,就會讓下面的人來解釋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于是就一層一層往下追,直到一線業務細節。所以,越偏向一線業務人員的越趨向看這種明細報表。
所以,如果在企業中做的 BI 都是做的這種固定的明細報表,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BI并沒有真正的服務到高層管理,基本上都是服務于一線業務部門、業務人員了。業務系統本身就是服務于這些業務人員,BI 的建設也服務于他們,反而忽略了真正高層領導者要關注的東西,這個建設方向可能存在問題。
第二,可能給高層管理人員看的也是這類明細報表數據,說明高層管理者需要改變管理方式,明細數據全是業務細節,管理者抓的一定是大盤,抓的是重點。不排除,有些高層管理者有這種看明細數據的習慣,但也應該是先有宏觀判斷,再才有微觀的深入。先全局,后局部。先重點,再細節。
密密麻麻的數據不等于信息,只有加工后的數據才能稱之為信息,只有有價值的信息才能更好的、更直觀的支撐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
為什么要講這樣的一個問題?原因就是很多企業明明已經上過 BI,也做過很多的報表,但是老板和高層管理看了并不感冒。除了在分析內容的選擇上、業務的解讀上可能存在問題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讓高層管理者看的太多 —— 只見森林、不見樹木。
(全文完)
數據領域大V專欄視頻《呂品聊數據》派可數據一站式企業級 BI 可視化分析平臺“零代碼數據倉庫” + “可視化自助分析”眾多央企、國企、500 強企業、上市公司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