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行業都已開始進入數據時代,但很多企業還是分不清商業智能 BI 跟一般的業務信息化系統定位、用戶、思維層面上的差異。
在企業的 IT 信息化規劃中,基礎的業務系統建設一定是走在前面的,有了這些系統基礎,才會有數據的積累,這才有了下一步商業智能 BI的規劃和建設。所以,很多時候大家很自然的就以規劃基礎信息化系統的思路來理解商業智能 BI,實際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資料圖片)
第一、關注的業務范圍和業務面上商業智能 BI 的信息化建設關注的面和范圍比一般的業務系統要寬很多。所以,在商業智能 BI 領域很難培養業務的專才,只能是業務的通才。
比如業務系統有像財務系統、ERP、OA、CRM 等等,這些業務系統的用戶基本上都聚焦到了各個業務部門,所以在業務層面只需要把這個系統以及系統上下游的關聯業務弄明白了基本上就差不多了,相對于商業智能 BI 在業務上比較聚焦,溝通的部門和對接的資源部門也比較固定。所以,久而久之,很容易培養在特定細分業務領域的專家,比如財務、供應鏈、生產等細分領域。
數據倉庫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但是對比一下就可以發現,商業智能 BI 關注的業務面要更廣、層次更高。比如做一個集團級的分析指標體系規劃,覆蓋的業務面至少包括了例如財務、銷售、采購、生產、安全、審計、運營、戰略、人力、流程管理、項目、合同管理等等,幾乎是沒有業務邊界、沒有業務的死角,這里面的業務必須要什么都要能懂一些,才能做出整體的業務、經營、管理分析框架出來。什么不懂,就得去研究什么。
如果要聚焦到具體的行業,對于這個行業也一定要熟悉和了解。比如醫藥行業有什么特點,如何來分類的,CRO、CMO、CSO 又是什么含義;細分到疫苗領域,一票制、批簽量是什么意思;比如鐵礦行業的探采選冶指的是什么,品位、選比、點檢、工序對標指的是什么;比如光伏、風電行業,一類資源區、二類資源區、三類資源區,裝機容量、LCOE 是什么,光伏和風電的行業驅動因素是什么等等。
第二、用戶的差異業務系統由于比較聚焦具體的業務細分領域,所以針對的對象基本上都是以部門來劃分的。比如財務系統基本上就只有財務部門來使用,供應鏈銷售、采購、庫存也是不同的部門各自使用。但是有一點,這里面沒有一個系統是給高層領導用的,高層領導一定不會打開每一個系統到里面去看數。
所以,就少了一個信息化的載體,這個載體就是商業智能 BI 。商業智能 BI 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打通各個業務系統,把數據給抓取到一個更大的數據倉庫中,通過數據處理、建模分析最后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將不同業務領域的指標匯集在一起共管理層使用。
業務信息化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所以,業務系統的溝通只要搞定具體的業務部門、一線業務使用人員就可以了。而商業智能 BI 在業務溝通的對象上基本上是以中高層領導為主的,對人員的能力、溝通要求、思維意識水平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溝通層次高度提升的同時,還要能跟高層管理者聊各個方面的業務,比如財務、供應鏈、生產、項目管理、運營。思維層次的挑戰和業務寬度的挑戰,雙重疊加就造成了商業智能 BI 在頂層設計和規劃上面比一般的業務信息化難度要很大。
第三、流程化思維業務系統是流程化思維,以解決業務流程為導向的。業務流程只要在公司內部能夠梳理的清楚,相對而言還是一個有形的,或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可以固化的,一個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存在。但是商業智能 BI 作為分析型的系統,它不是流程化的思維,它不解決具體的業務流程,而是要體現對業務結果、業務過程的管理。難就難在這個地方,管理思維不像業務流程思維是一個線性的,管理思維是一個抽象的、點狀、散狀的而多變的,很難具象化的,在企業里更難形成自上而下的統一。
商業智能 BI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流程化思維可以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的梳理,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每一步的效率怎么樣,這些都是可以被相對準確的定義出來。但是管理思維沒有固定的步驟,就是一種多維的思想,不能被準確的定義出來。比如像績效考核,這個標準是什么,是一堆的分析指標加上打分標準,再加上權重算出來的一個結果。那到底這個績效考核合理不合理,每個人站的角度不一樣,評價的標準也就不一樣,很難形成統一。
第四、理解的灰色地帶除了上面講到的幾個思維層面的差異,還有一些在理解上經常模糊的地方。
1、業務系統與商業智能 BI 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也不是平行和并級的關系,而是上下游的關系,意思就是說商業智能 BI 是建立在所有的 IT 礎信息化系統之上的那一層系統,非常之獨立。
數據倉庫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所以,一些業務系統自帶的商業智能 BI 報表不等于真正的商業智能 BI,和企業級的商業智能 BI 是兩回事。因為企業級的商業智能 BI 是要橫跨N個業務系統的,而不是內置到某一個業務系統,然后再以這個業務系統去為平臺去打通其它業務系統的數據。業務系統的強項是業務流程管理,而商業智能 BI 的強項是數據處理、分析建模和可視化自助分析。
2、企業在建立和打通各個業務系統的時候投入了很多二次開發成本,系統之間通過 API 接口來互相調用數據。所以,自然也會聯想到商業智能 BI 如果要連接這么多系統,是不是也需要其它系統開發固定的 API 接口來取數,這個成本誰來承擔。
實際上,除了特定的 SaaS 化方式部署的系統外,大部分業務系統都是不需要做任何的 API 接口取數的。商業智能 BI 直接連接到業務系統的底層數據庫,這種獲取數據的方式是不需要做定制化開發的,這個就是商業智能 BI 的基本能力。
第五、BI 與傳統開發的差異傳統的業務系統軟件開發,從需求調研的用戶定位,到業務的梳理,到底層數據庫表結構的設計,到整個開發過程和測試、后期的運維以及整體的思維方式,能非常明顯的感受到這些跟商業智能 BI 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方向,差異非常的大。
管理駕駛艙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所以,從基礎的業務信息化到商業智能 BI 數據信息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思維、工作方式跨越提升的過程。如果企業要規劃商業智能 BI,構建長遠的商業智能 BI 分析系統,一定要先能夠了解這些差異,這樣才能在后續的推進過程中很好的掌控項目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