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考核指標體系有哪些?KPI績效考核制度在企業很多部門都存在,那么對于供應鏈管理部門來說,應該如何設定部門考核的內容,并使之對員工進行有效管理呢?供應鏈考核指標體系:
1、客戶訂單準時交付率。
(相關資料圖)
這是衡量你的公司對客戶訂單交付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與客戶的體驗和滿意度直接掛鉤,是區分你的公司的供應鏈管理水平與競爭對手的供應鏈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標。
其計算公式是:一段時間內,準時齊套交付訂單的數量/總訂單數量*100%。
2、預測準確率。
這是在每次的產銷協同會議上,銷售部與計劃部爭執的焦點。往往是銷售責怪計劃柔性不夠,計劃責怪銷售預測不準。因此,每家企業都應該計算預測準確率,并分析不準確的原因。
關于預測準確率的計算公式,業界并沒有通用的公式,可供參考公式是:1-ABSA-F、/F)*100%,F=月度預測數量,A=月度實際數量。
3、主計劃達成率。
既然銷售責怪計劃或供應鏈的柔性不夠,接下來的一系列指標就是用來考核計劃的,先從主計劃達成率說起。
所謂的主計劃,是指計劃在接到銷售的預測之后,考慮物料、庫存和產能的約束條件之后,給銷售輸出的包含各產品線出貨數量的反饋計劃,顆粒度未必能夠細到具體的機型,反饋的出貨數量應小于或等于銷售預測。
其計算公式是:實際出貨數量/計劃出貨數量*100%。
4、內部訂單滿足率。
當主計劃完成之后,時間進入執行主計劃的月份,銷售需要在拿到客戶的訂單后在內部生成銷售訂單,即內部訂單,包含機型、數量和出貨時間。之后該內部訂單會納入生產排程(MPS),生成對應的制造工單。
內部訂單的滿足率是用來考核供應鏈對客戶真實需求的滿足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是:準時齊套完成的內部訂單數量/總的內部訂單數量* 100%。
5、制造工單準時完成率。
上一條已經提到,收到內部訂單之后,計劃部會根據生產排程生產制造工單。那么,制造工單的準時完成率就決定了內部訂單滿足率,符合“聚焦節點、逐級考核”的指導方針。
其計算公式是:準時齊套完成的工單數量/總工單數量* 100%。
6、產能利用率。
這是做主生產計劃時需要考慮的重要指標。
其計算公式是:產能利用率稼動率、=(負荷時間-停機時間)/負荷時間。
7、供應商準時交付率(按計劃)。
這是考核供應商按需交付能力的重要指標。
如果供應商按采購計劃的交付率較差,就要根據供應商重新承諾的交付計劃調整工單和排期,會導致供應鏈喪失敏捷性和柔性,進而影響客戶訂單準時交付率。
因此,供應商準時交付率是物料供應端極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其計算公式是:按計劃準時交付的采購訂單數量/總采購訂單數量*100%。
8、供應商準時交付率(按承諾)。
這是考核供應商承諾的交付時間和交付數量與實際的交付時間和交付數量的達成率的指標,是供應端保交付的底線。
其計算公式是:按承諾準時交付的采購訂單數量/總采購訂單數量*100%。
9、存貨周轉天數(Days Sales Inventory)。
這是根據銷售預測,推算出現有庫存能夠維持多少天銷售的重要指標,大有替代傳統的庫存三大指標“庫存金額、庫存周轉和呆滯比”之勢,因為它與銷售的流速直接掛鉤,更加直觀的體現庫存的合理性。
其計算公式是:360/存貨周轉次數。在現實使用中,可以用下一月的要貨預測數量除以下個月的天數,得到平均每天的要貨數量;再用當期存貨數量除以下個月的平均每天的要貨數量,即可得到存貨周轉天數。
10、供應鏈運作成本率。
這是衡量供應鏈運作成本的指標。
其公式是:倉儲成本+運輸成本、/銷售收入。注:倉儲成本:裝卸費*倉庫吞吐量+單位平方米租金*存儲面積;運輸成本:各運輸模式的單位運價*貨物重量。
11、交付周期。
這是衡量供應鏈柔性的核心指標。決定了客戶在下發訂單后,通常多久能夠收到貨,是客戶關注并決定是否下單的重要因素。
其公式是:客戶訂單處理周期+生產周期+物流周期。以上列舉的是供應鏈部門的一些關鍵性的指標,在不同的行業之間,這些指標的側重點可能會不同,還可能會有一些特定的指標。數夫SCM供應鏈管理系統為家居企業供應鏈管理提供專業一體化解決方案,采購下單、供應商接單、送貨、對賬,供應商績效考核,優化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業務效率,提高企業競爭優勢,優化整個作業流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