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楊照新
【資料圖】
在絕大多數企業實施完ERP項目后,經常會發現在整體的業務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的情況,比如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尤其以數據管理、倉儲管理、需求管理等為代表的物資管理業務,經常會遇到以下的一些問題:
針對以上的典型問題,結合最近參與的兩個項目,談一談對智慧供應鏈平臺(Supply Chain ONE,以下簡稱“SCO”)的相關應用和理解。
項目 1項目背景:
客戶使用的國產ERP系統,但是由于業務的特殊情況,在現有的物資庫存中有很多賬外物資,實際的生產中又需要使用此類物資,另外在庫房里揀貨也特別不方便,不能有效定位物資的位置,需要庫管員花費很大的精力去記憶不同物資存放的位置。
項目方案:
以實施ERP系統的視角來看,像這種賬外物資主要都是在線下管理,在ERP系統中側重于賬務的管理,現場管理主要取決于業務人員的責任心。針對項目的這個情況,從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的視角出發,我們的方案采用了英諾森SCO的智能倉儲管理系統,一方面把原有的賬外物資管理起來,同時通過與現有的ERP系統集成,實現物料的領用、發放、消耗,在財務結算時也能區分賬內和賬外物資,滿足業務和財務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采用PTL揀貨亮燈系統(Picking to Light),對貨架進行改造,實現實物的揀配提醒、自動過賬,提高揀貨的效率。
圖1:PTL揀貨亮燈方案示例
項目 2項目背景:
客戶使用了SAP的相關產品,包括MDG、SRM、SD、PP、MM、FICO、PM、PS、WM等,但是在備品備件方面的庫存特別高,而且有60%以上的屬于積壓庫存,物料的一物多碼情況特別嚴重,無法有效的消耗呆滯庫存。
項目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SAP的相關產品對于降庫存能起到的作用就相對有限。我們針對消減庫存的目標,從客戶的備品備件供應鏈管理的角度進行分析,通過引入英諾森SCO的產品,分別在數據管理、計劃管理、庫存管理方面提出針對性的方案。
(1)數據管理:主數據層面通過SCO的智能主數據管理系統(InData)來管理,從數據的標準、數據的申請、數據的修改、數據的查詢,以及基于AI的數據清洗工具等方面開展應用;通過與MDG集成,實現數據向各相關系統的分發;對于一物多碼的情況,在InData中通過對照表建立不同物料編碼之間的對應關系,便于后續的庫存消耗和計劃管理。在數據管理方面通過InData+MDG的集成,充分發揮InData的易用性以及MDG的數據分發優勢等特點,提高了數據管理的效率和用戶的使用體驗。
圖2:InData+MDG集成示例
(2)計劃管理:應用SCO產品,通過物資的智能檢索,結合庫存物資的信息(如參數、標準、實物圖片等),給業務人員提供物資的特點及使用限制等內容,便于對物資的使用做出有效的判斷;結合梳理出的物料對應關系,實現相關物資的改代利用;另外加強對物資信息的共享及利用,通過智能儲備管理系統(InoVAT),根據選擇的預測模型給出相應的采購建議,逐步提高采購計劃的準確性。
圖3:極簡式的檢索界面
圖4:物資智能檢索及業務執行界面
(3)庫存管理:由于只有部分物資在SAP系統里啟用了批次管理,而其它物資由于業務原因無法在SAP系統里啟用批次管理。針對客戶的這個特殊情況,我們除了采用SCO智能倉儲管理系統(InStock)的常規功能外,還根據實際情況應用批次管理功能,此功能不受SAP批次的激活限制,最大程度的滿足業務管理的需求。
上述兩個項目是英諾森SCO產品在實際項目中的一些實踐,可以看出在供應鏈產品的實施與SAP ERP的實施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提供解決方案的角度不同
實施供應鏈產品要有全局的視角,需要結合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供應鏈情況進行考慮,分析出業務的關鍵需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可執行的方案。而實施ERP時更側重于ERP本身各模塊所具有的功能角度出發。
(2)實施工作的顆粒度不同
實施供應鏈產品要考慮具體的細節,比如業務流程如何改進、現場庫房如何改造、系統的操作界面如何更易用等。而實施ERP時更側重于業務流程和系統的標準功能,而對復雜的實際業務缺乏靈活應對,更側重于以業務來適應ERP系統。
(3)項目成本方面的不同
由于不同企業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需求不盡相同,就造成供應鏈管理要具有相對的靈活性,需要可以靈活配置或定制開發,通過ERP系統的定制開發和后期運維一般都會造成項目成本較高,而供應鏈產品的實施則性價比比較高,實施效率和靈活性方面更加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英諾森SCO產品提供了一套針對于供應鏈一體化管理的工具,同時結合英諾森在眾多行業里的經驗積累和應用實踐,英諾森SCO產品將會成為企業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一種新的選擇,為企業打造一流的物資供應鏈服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