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mA轉0~5V的I/V轉換電路設計(一)

2023-03-30 12:12:31 來源:頭條號鐵馬道場


(相關資料圖)

【任務】4~20mA利于工業現場信號的遠程無衰減抗干擾傳輸,但該電流信號須轉換為電壓信號并經過A/D轉換才便于MCU處理。試設計一個4~20mA轉0~5V的I/V電路。

【構思】將電流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最簡單直接的辦法是使用取樣電阻,即讓4~20mA經過一個電阻形成電壓,這個電阻可以取5V/20mA=250Ω(取樣電阻Rs),為使轉換精度足夠高,使用1%的精密電阻,標準電阻系列中最接近250Ω的電阻是249Ω 1%,故取樣電阻Rs=249Ω(精度1%)。如下圖:

上面的I/V轉換電路存在兩個問題:一、Ui的范圍為249*(4~20mA),約為1~5V,這不符合0~5V的設計要求;二、Ii與Ui沒有高阻抗隔離,易受到Ui之后負載的干擾,穩定性很差。

鑒于上面電路的缺點,Ii與Ui之間必須加入高阻抗電路,而且為提升信號轉換的穩定性,必須加入負反饋環節。高輸入阻抗,負反饋環節,這使人想到基于運放的放大電路。為使4mA與0V對應,我們可構造函數關系:Uo=k*(Ii-4)。當Ii=4mA時,Uo=0V;為使Ii=20mA時,Uo=5V,必須使系數k=5/(20-4)=5/16,所以Uo=(5/16)*(Ii-4)=0.3125Ii-1.25,上式右邊分成兩部分0.3125Ii和-1.25,這使人分別聯想到同相比例放大器和減法器。首先構造同相比例放大器(這里我使用超低失調的op07運放,雙電源±15V供電,此電源的設計略):

上面的電路實現了三個目標:1.高阻隔離了輸入信號Ii與輸出信號Uo,使Uo所接負載不會直接干擾Ii;2.Rf形成負反饋環節,當Ii確定時,Uo就確定了。但如果Uo因為后級電路的擾動而減小,這是送給運放2腳(反相端)的電壓減小,及負反饋量減小,那么將使運放得輸出增大,于是一降一升恢復了Uo的值,從而穩定了Ii與Uo的嚴格對應關系。到此,我們實現了0.3125Ii的可能電路結構。

接著我們來實現-1.25V的部分:既然輸入Ii從同相端輸入,那么負電壓信號-1.25V必然要從反相端輸入,而1.25V的電壓可通過+15V電壓分壓得到。于是必然得到下面的電路:

對上面的電路稍作分析,發現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Ii*Rs給運放的2腳和3腳確定一個電壓(此電壓可變),+15V通過R3、R4分壓給定運放2腳一個電壓(此電壓是固定值),顯然一個變化的電壓不可能始終等于一個固定的電壓。所以上面的電路需要改進:既然不允許這兩個電壓相等,那就在二者之間插入一個電阻隔離開吧。如下圖中的電阻R5:

上面的電路是否能實現設計意圖,湊出Uo=0.3125Ii-1.25的關系,下篇我們會進行試算。如果試算成功,將精算元件參數;如果試算表明電路結構還需改進,那就繼續探索改進電路結構。

(未完待續)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