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資料圖】
之前的文章對MOS電容器進行了簡單介紹,因此對MOS晶體管的理解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本文將對深入介紹NMOS晶體管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最后再從機理上對漏源電流的表達式進行推導說明。
在P型硅MOS電容器中增加兩個重摻雜的N型擴散區,就形成了MOSFET,這兩個N型區分別為源區和漏區,且與柵的邊緣對準。源區和漏區分別和襯底形成PN結,如圖1所示,L是溝道長度,W是溝道寬度。
圖1 (a)NMOS晶體管結構圖 (b)四端MOSFET電路符號
當柵源電壓小于閾值電壓VTH時,由于MOS電容器的特性,P型襯底與氧化物交界面只有耗盡區,沒有可參與導電的自由電子,并且源漏之間存在背靠背的PN結,因此存在很小的漏電流。當極源電壓增大到閾值電壓VTH以上時,P型襯底與氧化物交界面形成N型反型層,使得源區和漏區相連,形成導電溝道,如圖2所示。
圖2 NMOS晶體管導電溝道
穩態下,iG和iB都為零,因此流入漏極的電流等于流出源極的電流,即iS=iD
為了推導出漏極電流的表過式,需要考慮導電溝道中電荷的傳輸過程,在溝道中任意位置,單位長度的電子電荷等于
C/cm (1)
式中C’’ox為單位面積的氧化電容(F/cm2);且該式只適用于Vox-VTH > 0的場合,VTH是柵極的閾值電壓;Vox是氧化層上的電壓;
由于漏源電壓為VDS,且源極接地,故漏極電壓即為VDS,因此溝道中沿溝道方向存在電壓梯度,假設溝道與源區N型擴散區的交界點為坐標原點,則溝道與漏區N型擴散區的交界點為坐標L,如圖3所示,那么溝道中任意點x處的電壓為V(x),且有V(0)=0V,V(L)=VDS,因此氧化層上的電壓也隨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2)
因此在源端Vox=VGS,在漏端Vox=VGS-VDS。
圖3 NMOS晶體管i-v特性電路模型
溝道中,任意位置的電子漂移電流等于單位長度的電荷與電子運動速度vn的乘積
(3)
而電子運動速度vn為
(4)
式中μn為電子遷移率,將式(1)、(2)、(4)可得
(5)
由于溝道中任意位置的電流均相等,且等于漏極電流iD,則有
(6)
將dx項移至左邊,且對x在0- L之間積分,可得
(7)
(8)
式(8)中,Kn’=μnC’’ox,且只與NMOS的生產工藝有關。該式即為NMOS晶體管工作在線性區時的漏源電流表達式。
需要注意的有:
1)式(8)只適用于Vox-VTH > 0的場合,即 VGS- VDS >VTH的場合;
2)Kn’并不為常數,而是隨著VGS的增大而減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