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極跟隨電路設計 世界訊息

2023-04-21 16:13:15 來源:CSDN博主yummy說電子

共射極放大電路板的輸出阻抗


【資料圖】

在上一節,提到過共射極放大電路的輸出阻抗是R2(更通用的寫法可能是Rc)。推導這個結論的過程較復雜,會用到等效電路法,并用諾頓定理將放大電路的輸出回路等效變換為有內阻的電壓源。純理論的推導比較復雜,通過實際測量可得共射極放大電路的阻抗是Rc。這是24K歐的電阻,如果輸出波形的峰峰值是3V,負載的等效電阻是24K,那么只會有1.5V的峰峰值能到達負載。

圖 共射放大電路輸出阻抗的測量電路

不難理解對于多數放大電路說,輸出阻抗應該小一點。然而如果R2小一點,要保證放大倍數的話,R4就應該也小一點。R2與R4都變小一點,那么電流Ic又會變得很大,導致三極管的功耗變大。所以對于共射極放大電路來說,輸出阻抗大這個問題并不容易解決。

從發射極引出輸出以減小輸出阻抗

共射極放大電路發射極電位只由基極電位決定Ve=Vb-0.6v,與電阻Re無關。如果從發射極引出輸出信號,輸出信號的電壓當然也與電阻Re

無關,所以Re肯定不是輸出電阻。從交流的角度來看,相當于負載電阻RL并聯接在發射極電阻Re上,輸入信號幾乎無損到達了輸出信號,因此可以認為,射極跟隨電路的輸出阻抗幾乎是0。當然,嚴格來說,是有阻抗的,比如發射結內部交流等效電阻,輸出耦合電容也有一定的阻抗,只不過由于太小,都被忽略了而已。

因此,如果想要減小輸出阻抗,可以考慮把輸出信號從集電極改到了發射極,集電極電阻Rc其實已經沒有用了,可以去掉。由此可得射極跟隨電路的原理圖。

輸出信號從集電極改到了發射極,集電極電阻Rc其實已經沒有用了,可以去掉。由此可得射極跟隨電路的原理圖。

當然,由于發射極與基極的電壓波形一樣,也就是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的波形一樣,所以射極跟隨電路沒有放大功能。

圖 基極與發射極波形對比

怎么區分共X極電路

此時電路已經變成了共集電極。所謂“共射”、“共集”,都是在分析交流通路的時候,觀察輸入信號與輸出信號,如果共用三極管的X極,就被稱為“共X極”電路。由于三極管常用作放大功能,所以有時連起來稱為“共X極”(放大)電路。

圖 共射極放大電路交流通路

圖 射極跟隨電路交流通路

從圖中不難看出,射極跟隨電路,其實就是共集電極電路。由于輸出電壓由發射極引出,所以也稱作射極輸出器。由于此電路有電壓跟隨的特點,所以又被稱作射極跟隨器,或者射極跟隨電路。

共射和共集電路都見識了,可想而知還會有共基電路:

圖 共基電路與交流通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