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觸摸板的數據來源于視覺部分傳遞的信息。觸覺圖像就是真實圖像的一種隱喻:物理輪廓——凸起輪廓、 物體顏色/材質——凸點紋理、真實圖像比例——觸覺圖像比例等等。觸覺圖形需抓住被描述物體特點最顯著的形態,盡量減少失真的轉換為觸覺圖形。
【資料圖】
使用Open3D提取深度圖像的邊緣信息
深度圖像邊緣提取及轉儲以前寫的兩個文章。
對于雙目相機RGB圖像和深度相機點云,提取距離信息和邊緣的處理流程如下:
RGB圖像處理
將左右目圖像進行立體校正和立體匹配,得到視差圖
根據雙目系統的參數,從視差圖計算每個像素的深度值
在RGB圖像上進行邊緣檢測,例如Canny邊緣檢測
得到RGB圖像的邊緣結果
接下來將高分辨率圖像邊緣映射到低分辨率圖像:
觸摸板的設計也是一個難點,會考慮尺寸,材質,控制方式等。除了從需求出發,還要從生理學出發。
人眼的分辨率為300ppi(pixel per inch,每英寸像素數),而人手指的觸覺分辨率約為 10ppi,低分辨率帶來的問題是使觸覺點陣尺寸增大。對于接收數據的密度來講:手指觸覺 10^2 bits/s,聽覺 10^4 bits/s,視覺 10^6 bits/s,不過大量的實驗和生活經驗表明,視覺受損人群的觸覺和聽覺能力優于健全人。因為人腦感覺皮層具有可塑性,盲人的觸覺皮層和聽覺皮層代謝活動增加,使其觸聽覺更敏銳。
觸壓覺是皮膚受到觸或壓等機械刺激時所引起的感覺。兩者在性質上類似。皮膚內分布著產生多種感覺的感受器,在鼻、口唇和指尖分布密度最高。一般認為皮膚產生的感覺有四種,即對皮膚作機械刺激產生的觸覺、壓覺,由溫度刺激產生的冷覺和熱覺,以及由傷害性刺激產生的痛覺。不同感覺的感受區在皮膚表面呈互相獨立的點狀分布。
由于人手觸覺分辨率的限制, 小尺寸點陣承載的信息過少,使用場景非常有限。相比之下,用戶理解觸覺圖像的方式是從局部到整 體,進程較慢,所以圖像刷新時間的延長對用戶體驗的影響有限.
因為人的觸覺認知非常適合三維觸覺信息,因為整個手掌擁有較高的觸覺靈敏度,而且通過前臂的運動,手掌可以在三維空間的任意角度上進行認知活動。因此,人腦會形成 “手掌 - 前臂”的共同觸覺認知,對三維信息的理解力也會更強。
針對上面提出的人體特性和對感知的需求,需要設計單獨的傳感器,滿足響應,強度,控制等:
因為電磁有著極快的反應速度,所以基于電磁體的機電顯示器。關鍵原理是凸輪執行器,由偏心凸輪組成,偏心凸輪嵌入稀土磁體,通過改變其極性的電磁作用將其旋轉到兩個穩定位置。偏心凸輪的旋轉導致盲文點上升或下降。凸輪旋轉略超過 180 ° ,并靠在外殼壁(上單元)上停止。一旦盲文銷被抬起,手指在銷上的重量就無法反向驅動凸輪。這不僅滿足了觸摸點突出力的需要,而且一旦針被抬起就不需要給電磁鐵供電,從而降低功耗。
對不同大小的物體,凸起高度是否可以對應不同變化,這也可以提升真實感。也就是滿足了2.5D的感官接觸。
觸覺圖像就是真實圖像的一種隱喻:物理輪廓——凸起輪廓、 物體顏色/材質——凸點紋理、真實圖像比例——觸覺圖像比例,觸覺圖形需抓住被描述物 體特點最顯著的形態,盡量減少失真的轉換為觸覺圖形。
編輯:黃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