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締造不能抱著‘等靠要’的思想,要秉承‘五共’理念,積極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4月26日,武漢新洲區人大代表、三店街李河村黨支部書記李維國說。
去年9月,李河村李木子河灣被列為新洲區共同締造示范點位,不久獲評為共同締造省級示范點。2023年,共同締造在新洲區全面鋪開,前來調研和“取經”的人絡繹不絕。
現在的李維國淡定從容侃侃而談,但在被列為試點村之初,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剛開始并不理解什么是共同締造,以為就是等著上面撥了錢再開始搞項目,一直等,白白浪費了十多天。”李維國說。為此,在新洲區召開的一次共同締造試點工作推進會上,李維國還作為“后進”典型,被要求上臺作表態發言。
(資料圖片)
李維國(左三)組織村民開夜會,聽取群眾意見。(通訊員供圖)
正在李維國一籌莫展之際,三店街人大工委組織人大代表在李河村開展集中調研活動。代表實地察看李木子河灣的情況并提出了建議:召開黨員群眾代表大會,共同學習“五共”理念;組織部分黨員、村民到周邊街鎮的先進村參觀學習,尋差距、找對比、學經驗;把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作為根本要求,依靠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建設美好家園等等。
“那段時間經常開群眾夜會,在村灣微信群征求意見建議,對所有建議現場討論表決。”李維國說,大伙統一了思想:不搞大拆大建,一切建設以服務和方便村民生產生活為目的。
有村民提議,將村里的祠堂改建為紅色教育陣地,得到大家一致贊同。很快,祠堂被改造成紅色文化展館,展陳村里6位革命烈士的事跡;祠堂外建起紅色文化廣場,展陳李河村新時代先進模范人物的事跡。李木子河灣周邊的7家還有旱廁的村民,自發拆除自家旱廁。
共同締造開展后,村里變美了,村民一起拍大合照。(通訊員供圖)
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村民積極性更高。自發投工投勞450余人次參與村灣環境整治和項目建設,籌措6萬余元對一塊300多平方米空地進行硬化,并安裝路燈150盞。無償拆除雜物房讓地3處、鋼構棚1處。在外創業的黨員李建濤主動出資,將村東頭的垃圾場改造成生態停車場。如今,只要天氣晴好,便可看到村民們齊聚廣場排練演奏,李維國也忙著為前來“取經”的人大代表、兄弟村村干部介紹經驗。
孩子們在新建的村民廣場上開心玩耍。(通訊員供圖)
笑臉墻。(通訊員供圖)
“我是村黨支部書記,也是人大代表,不能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也是人大代表應盡的職責。”李維國說。
李木子河灣新貌。(通訊員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通訊員 戢蘭芬 孫虓實習生 沈詩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