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極北之地:西伯利亞史詩》:一段征服與侵略的歷史,一部冰雪與荒原的史詩 當前快訊

2023-05-31 18:44:19 來源:文匯網

西伯利亞曾被視為世界的盡頭,貧瘠、荒蕪、寒冷,遠離已知的“文明世界”。但隨著商貿的發展和土地的墾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涌入這片充滿未知的“極北之地”。從嘎吱作響的四輪車到西伯利亞鐵路上呼嘯而過的列車,一代代商人、士兵、工人、囚犯、探險家、科研人員跋涉至此,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博弈,同殘酷的生存條件抗爭,勾勒出探索、征服、開發西伯利亞的波瀾畫卷。

《極北之地:西伯利亞史詩》作者埃里克·厄斯利曾多次前往西伯利亞,親自用腳步丈量那些他筆下的章節,讓我們真切地看到在16至20世紀末幾百年的時間里,西伯利亞如何從無人問津到舉重若輕。這里有奇跡也有苦難,有英雄也有惡棍,他們共同塑造了這片土地,譜寫出這部悲愴又恢宏的極地史詩。


(資料圖片)

《極北之地:西伯利亞史詩》

[瑞士]埃里克·厄斯利 著

夏昱華 許樺鈺 譯

譯林出版社出版

>>內文選讀:

斯特羅加諾夫家族,世界盡頭的商人

史詩在這里掀開了第一頁。時至今日,呈現在游客眼前的盛景依然攝人心魄。在維切格達河的右岸,距離河流大約數十米的地方,圣母領報教堂與它金色的穹頂主宰著這片風景。在無邊的天宇下,開有射孔的白墻屹立于大地之上,散發著宏偉與威嚴的氣息,任何天然或人造的高聳之物都無法令它失色些許。每逢日出或日落時分,這座教堂便會沐浴在河面灼爍的陽光之中,染上一層時而玫紅、時而杏黃的色彩。它的主穹頂象征著救世主,另有四個穹頂與它相仿,但尺寸更小,它們指向宇宙的四角,象征著天啟四騎士。

這座圣母領報教堂建設于16世紀60年代,自落成之后,它便成了俄國大地上少有的石制建筑之一。在這片木制建筑的世界中,它象征著教會的力量,也展現出其建造者的實力。它體量巨大,造型優美,祈禱室上方建有略微借鑒了同時代佛羅倫薩技藝的拱券。從這些方面來看,這座教堂完全可以與位于克林姆林宮心臟地帶的同名大教堂比肩——伊凡雷帝在同一時期主持了它的翻新工程。不過,莫斯科的那座圣母領報大教堂是沙皇的私人祈禱室,而在距首都130千米、維切格達河畔的這座教堂,則屬于商人世家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它代表了這個商業王朝的迅猛崛起,也象征著這個家族對于全能上帝的認知。

如今,索里維切戈茨斯克小村依舊環繞在教堂周圍,卻不過是昔日繁華的蒼白倒影。在16世紀中期,它曾生機勃勃,是這一地區重要的貿易中心。在之后的數十年里,這處偏遠的陡岸上又建起了其他12座教堂與隱修院。18世紀末期,當地的一位教士以他位于河對岸的房屋為起點,畫下了索里維切戈茨斯克的天際線。這幅圖畫線條精巧而準確,在俄國北部這片森林密布的土地上,地平線上矗立著鐘樓、穹頂以及東正教的十字架,它們覆蓋了河岸以及四周的土地。這是唯一一幅展現了當地風景的畫作。在那之后,其中的10座教堂與所有隱修院,都在毀滅性的狂熱中被夷為平地。

但是,在16世紀之初,索里維切戈茨斯克是羅斯世界的未來中心之一。這座小鎮位于該時期俄國的東北部邊境,是孕育了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搖籃。這一世代務農的家族,受到命運的感召,在自己國家的歷史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他們的權勢和財富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無人匹敵。在整個俄羅斯帝國境內,也會有為數眾多的宮殿與街道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他們將這座位于維切格達河畔的小鎮稱作“家族的巢穴”。也正是在這里,誕生了征服西伯利亞的計劃。

索里維切戈茨斯克與帝國的大城市相距甚遠,它就仿佛伊凡雷帝治下俄國邊境上的一座前哨。沿河往東走,就盡是荒蠻且罕為人知的地界了。在稍微上游一點的地方,坐落著一座隱修院,按照當時的慣例,它也是避難所和要塞。更遠處,可供航行的河段還有1000多公里長,河流的源頭位于烏拉爾山脈腳下,它被俄國人稱作“石頭”或者“石帶”。這條在地理上將歐洲與亞洲分割開來的山脈并不算很高,卻形成了一條天然的界線。向北而行,在伯朝拉河沿岸的凍土邊緣,還有幾處由俄國獵人建立的過冬營地。除此之外,這片區域就再無俄國人居住的痕跡了。這片由森林和沼澤覆蓋的廣袤地域是齊良人(今稱“科米人”)、沃吉亞克人(今稱“烏德穆爾特人”)與沃古爾人(今稱“曼西人”)的土地。他們是主要以狩獵為生的游牧民族。這些土著時常來到索里維切戈茨斯克,交換或售賣狩獵所得。大體上說,上游的廣闊領土皆是未知之地。

往西北方向,沿河而下,維切格達河在下游并入北德維納河。北德維納河又在奔流500公里后匯入白海與北冰洋。這里是波默爾地區(意為“濱海”),是波默爾人(即德維納河與白海流域羅斯人)的國度。他們在四五個世紀前來到此地,以冰釣、勘探、狩獵與木業為生,河的沿岸布滿了定居者的村落。波默爾人曾是諾夫哥羅德的領民或是在那里定居的人,當諾夫哥羅德還是一個輻射北歐的共和國時,他們就以其先鋒精神、膽魄與獨立意志著稱。最后,向南,溯德維納河而上,我們來到了大烏斯秋格,它是俄國北部的另一個商業中心,由此前往沃洛格達、莫斯科,則須經水路再轉陸路,輾轉跋涉數周才能抵達。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小鎮地處已知世界的最東端,位于由首都去往白海海岸與德維納河河口道路的三分之二處,這一河口是當時俄國僅有的出海口。

我們對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起源知之甚少,史學界對此也存在爭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帝國時期的編年史作者都傳述著一個關于其韃靼血統的傳說:為了歸順沙皇,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祖先放棄了曾讓自己遭受嚴厲制裁的伊斯蘭教信仰(俄語中“strogui”意為“嚴厲”)。后來,人們又說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先人是一批為逃避15世紀席卷俄國的血腥沖突而來的開拓者。的確,從11世紀起,現今俄羅斯歐洲部分東北角的疆域就由來自諾夫哥羅德的定居者們所控制,這里土地廣袤,森林河流密布。諾夫哥羅德是商業重鎮,也是漢薩同盟(即波羅的海地區聯盟)的成員城市之一。諾夫哥羅德被它的競爭者莫斯科征服后,一場殘酷的屠殺在此上演。為了躲避災難,那里的一些居民不惜逃向了最偏遠的商棧。斯特羅加諾夫家族是否也在其中?最新的研究只能確定: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出身于鄉土,他們在終于登上歷史舞臺之前,已經在河畔定居了幾代之久。

作者:[瑞士]埃里克·厄斯利

編輯:蔣楚婷

責任編輯:朱自奮

標簽:

上一篇:桃花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和圖片(桃花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全球動態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