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疫情過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或多或少都有些許的變化,這也讓人們對于自己的收入開支逐漸開始重視起來,相對于以前的隨意消費,如今人們更愿意的是將自己的錢存起來,而作為人們心中最安全的存儲地方,便是我國的各大銀行了。
所以銀行在存儲保護這一方面還是比較嚴謹的,可是銀行有時也會出現錯誤的操作,那么對于這類情況的產生又該算是誰的責任呢?
“操作錯誤”鍋誰來背
【資料圖】
有這樣一則報道稱:王先生到銀行取錢卻少取了200元,當時并沒有察覺,可是在離開后卻發現自己取錢的數額與手中的根本對比不上。找銀行說明情況卻得到以“離柜概不負責”的回復。
這讓人不禁懷疑銀行為什么不在王先生離開時再提醒一下呢,又或者說是不是操作失誤呢?那缺失的部分又到哪里去了呢?
如果銀行都是這種態度的話,那么要是把800元存款錯存成800萬的話是不是也會過問呢?銀行發生這樣的情況也屬正常,誰都有馬虎的時候,何況天天都是高強度工作的銀行柜臺業務員呢!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發生過,在浙江一位秦女士在銀行取錢時多取了1600元,導致這一情況發生的原因便是因為銀行業務員的疏忽,將柜臺別人剛存的錢一并給了秦女士。
為此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不是占了銀行的便宜嗎?但依照銀行“離柜概不負責”的規定,這1600不是不用還了嗎?
要是這樣想,你就錯了,秦女士在拒絕償還后還被銀行告上了法庭,對此有人也許會說怕什么?又不是自己的錯,誰的錯誤,誰來承擔。
但是法院卻判秦女士違法了要歸還1600元。
也許會讓人很吃驚,但要是知道這筆錢你要是拿的話,那便是不當收益了,所以說如果銀行將800元改成了800萬,也要將這筆錢原封不動的還給銀行,即使揮霍一空也得還。
“離柜概不負責”引疑惑
雖然說這是銀行的過失,但不還的話便會給銀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即使到法院也是自己違法了,要是自己非要讓銀行給個說法時,大不了就是開了那個業務員便是,什么離柜概不負責的說法或許并不是那樣的表面意義。
那么銀行為什么還要貼這類標語呢?難道就是個擺設嗎?其實這些標語的作用并不是擺設,在很大程度上,這類標語不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也是銀行對自己利益的一種單方面保護。
雖然法律上并不會保護這類條款,但現實情況上來看,銀行的條款還是有些作用的,銀行的本意是提醒客戶當面點清錢款。
這不僅可以方便銀行業務員也能讓顧客自己心里清楚,以免造成兩者都遺忘,不知所措的情況發生,那么為此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打錯錢的操作該如何解決呢?
打錯錢等情況該如何操作?
為此我們首先要確認銀行給予自己的取款金額是否正確,要是少的話,只要還在柜臺,便可以向柜臺業務員說明情況,取回自己少拿的那部分。
但要離開柜臺后發現的話,我們也可以去跟銀行溝通,查詢監控等,以確保自己的利益不被損害。
而且如今各大銀行柜臺都有高清攝像頭監控者調取數據比對并不難辦,要是銀行業務員不給辦理的話,我們是可以投訴的,只要證據都在,便可以不用擔心了。
如果是自己多拿銀行存款時,一定不要亂動,應及時還回去,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要知道法律對于不利收益的判斷可是違法行為。
所以不要老是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對自己造成其它的財產危害。要知道銀行的錢可不是平白無故就會出現到你的賬戶上的。
銀行的失誤也是存在的,雖然很難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但還是要清楚自己如果遇到了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避免自己的錢財不受損失,所以大家在存取錢的時候都要當面點清錢款,以免造成諸多麻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