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來聊聊關于扶乩術,扶乩的文章,現在就為大家來簡單介紹下扶乩術,扶乩,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
1、占卜方法。
2、又稱扶箕、扶鸞。
(相關資料圖)
3、 扶乩起于中國古代,最早見于劉宋劉敬叔《異苑》,時人通常在正月十五,在廁所或豬欄邊迎接紫姑神,憑偶像的跳動,卜未來蠶桑。
4、 宋代的《夢溪筆談》亦有提及扶箕,當時迎廁神紫姑己是風尚,降神日期亦不只限于正月十五晚。
5、 到了宋代降筆的不限于神仙、道士,也可是古代名人,《夷堅三志》壬卷三《沈承務紫姑》寫召迎紫姑之法:“以箕插筆,使兩人扶之,或書字于沙中。
6、”扶箕漸成文人閑暇之事。
7、 扶乩要準備帶有細沙的木盤,沒有細沙,可用灰土代替。
8、乩筆插在一個筲箕上,有的地區是用一個竹圈或鐵圈,圈上固定一支乩筆。
9、扶乩時乩人拿著乩筆不停地在沙盤上寫字,口中念某某神靈附降在身 。
10、所寫文字,由旁邊的人記錄下來,據說這就是神靈的指示 ,整理成文字后,就成了有靈驗的經文了。
11、扶乩來源于古代占卜問神術。
12、人們有了疑難,就通過龜卜、蓍筮向神祈禱,請求神靈指示,預測吉兇,再根據神的指示去辦事。
13、西漢以后,產生了大量的讖緯書,道教法師們承襲其技,扶乩降筆,依托神靈造作的道教經書,在魏晉時期開始大量涌現。
14、宋、元、明、清,占卜扶乩之風愈盛,偽托古人之作,在現存道經中占有相當一部分。
15、紀曉嵐在其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述了數十例扶乩事例。
16、紀以為:“大抵幻術多手法捷巧,惟扶乩一事,則確有所憑附。
17、然皆靈鬼之能文者耳。
18、所稱某神某仙,固屬假托”,但他也不否認有扶乩者系“煉二話手法而為之”。
19、 與紀昀同時的江南才子袁枚,其書《子不語》中亦不乏扶乩事,如其中名篇“關神下乩”,記敘了關帝君借由乩筆,以幽默的口吻,責備士人不夠盡忠的故事。
20、 扶箕的地點可以是廟宇,也可以是家中,清中葉名臣葉名琛之父葉志詵篤信道教,愛好扶乩,葉名琛特建長春仙館(今應元路市二中附近),供奉著呂洞賓、李太白二仙,事無大小都要問于乩手。
21、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葉名琛親自扶乩,得呂洞賓語“十五日后便無事”,因此既不與聯軍交涉,也不防守,最后戰敗被俘,時人譏之“六不總督”。
22、箕仙不單預告事情,更能與文人對唱[6]。
23、近代文學家巴金在《家》《春》《秋》中寫道:“黨新由于思念亡妻作扶乩,所思之事得以慰籍。
24、如今扶乩已近失傳。
25、” 《辭源》載稱:“扶乩:〔扶箕、扶鸞〕舊時迷信,假借神鬼名義,兩人合作以箕插筆,在沙盤上劃字,以卜吉兇,或與人唱和,籍以詐錢。
26、因傳說神仙來時均駕風乘鸞,故名。
27、起于唐代,明清盛行于士大夫間。
28、《紅樓夢》:我在南邊聞妙玉能扶乩,何不煩她問一問?” 扶乩是道教的一種問卜方法 所謂〔乩手〕,就是指幫助善信與神祇溝通的凡人。
29、要成為〔乩手〕,一定要與神祇有緣,及經過長時間訓練才可,而且要保持心境平靜,齋戒更是少不了,〔飛雁洞〕的〔乩手〕更規定不可結婚。
30、 〔開乩〕亦有一套步驟,善信要跪在壇前,招南螄蓭熖岢鰡栴},但不用口講,只要在心中詢問,〔乩手〕就會感應仙師回覆的答案,用〔乩筆〕在指定的乩盤寫出來,再由其他助手筆錄記下來,當〔乩手〕停筆之時,就表示完成。
31、 扶乩,《辭海》的解釋是:一種迷信,扶即扶架,乩指卜以問疑 ,也叫扶箕、扶鸞,與扶乩相似的迷信,世界各地都有。
32、另據《中華道教大辭典》解釋:扶乩是古代“天人交通”術的一種,又名扶鸞 。
33、英文為Sciomancy或Planchette Writing意即箕占、篩占、乩占等。
34、扶乩的最早紀錄見于我國東晉時期,唐時傳入日本,由日本傳入荷蘭,再由荷蘭傳入歐美各國,在日本叫做“靈子術”,西方國家稱扶乩的板為“維吉板”,研究扶乩的組織叫“靈學會”,能夠組織扶乩和與神交流的人稱“神媒”或“靈媒”。
35、美國前總統威爾遜生前篤信扶乩,有一次乩盤上寫出了許多古代希伯來文,當時在場的人都不認識;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查理61達爾文的哥哥伊拉斯馬斯61達爾文堅信扶乩,經常在自己家里組織扶乩會,達爾文曾經參加了一次扶乩會,但中途退場了,達爾文的好朋友、著名生物學家赫胥黎對扶乩雖然持懷疑態度,但經常參加扶乩會,而達爾文的另一位好友、著名科學家華萊士卻是扶乩的堅決擁護者。
36、 我國歷史上,民間扶乩多在正月15日夜里,迎請紫姑神○1,卜問來年農耕、桑織、功名之事。
37、唐代李商隱就有“羞逐鄉人賽紫姑”的詩句。
38、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近歲迎紫姑仙者極多”。
39、宋代洪邁《夷堅志》詳細描述了扶箕的情形。
40、詩人陸游《箕卜》○2詩描述了扶乩迎請紫姑神的情形。
41、 清順治辛卯年(1651年)時,有個云間(今上海松江)男子扶乩。
42、“乩仙”降臨后,該男子問:仙從哪里來?乩書曰:“兒家原住古錢塘,曾有詩篇號斷腸。
43、”該男子又問:仙是何姓氏?乩書曰:“猶傳小字在詞場。
44、”因為該男子不知道有《斷腸集》,看見乩文有“兒家”兩字,知道“乩仙”肯定是女子,便猜測道:“仙莫非是蘇小小嗎?”乩書曰:“漫把若蘭方淑士,”該男子還是不解又問:“莫非是李清照嗎?”乩書又曰:“須知清照易貞娘,朱顏說與任君詳。
45、”該男子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朱淑真○3降壇,于是一問一答,“乩仙”寫成《浣溪紗》等詞后離去。
46、因為該男子不通詩文,不知道朱淑真的詩作《斷腸集》,所以這里“乩仙”的文采,明顯高于該扶乩者,乩文由扶乩者造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47、 曾有人扶乩,迎來呂洞賓降乩作詩云:“此間雞犬亦神仙,信是桃源別有天。
48、覺得春風都著意,綠楊如畫柳如煙。
49、”似乎仙界也一樣的擁有雞犬、春風、楊柳等人情風物,炫耀之色溢于言表。
50、另外還有人在扶乩時,遇到譚嗣同降壇作詩:“亞陸已無華世界,輪回尚有淚汍瀾。
51、這回莫問人間世,渺渺天風送玉鸞。
52、”譚嗣同參與戊戌變法失敗遇害,死后似乎也陷入悲苦無奈的處境。
53、 在1700年前的東晉年間,扶乩就已經進入了非常成熟的應用階段,這樣看來,扶乩存在于我國民間,應該有2000年的歷史了。
54、兩千年來,扶乩的用具幾乎沒有變化,一般有專用的木制沙盤和三角形、丁字形乩架,或笸籮、篩、籮等,而降臨乩壇的角色卻隨著時代變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據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江曉原○4考證:降臨乩壇的一般為鬼、神、仙等角色,清末民初,“在’同善社降壇的有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穌、拿破侖、華盛頓、托爾斯泰等等”。
55、人們對扶乩的真假與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待扶乩的態度長期莫衷一是。
56、另外,近年來,在一些大學校園里,流傳著碟仙、筆仙、銀仙、筷仙等,也是扶乩的不同表現形式,當然,早在1934年上海灘就曾經流行過碟仙。
57、 道教、佛教與扶乩 東晉哀帝年間(公元362至365年),江東一帶天師道(道教早期的分支)盛行,時任護軍長史的許謐舉薦能夠通神的楊羲,到會稽王司馬昱(后為晉文帝)府上做事,許氏世代信封天師道,他們在京都建業(今南京)設立乩壇,許謐為壇主,楊羲為乩手兼紀錄人,最初的道教《上清真經》31卷,就這樣出自他們扶乩之手,但后世多疑他們假托神明自己造作。
58、至北周武帝天和年間(公元五六六至五六九年)時,有一位叫王靈期的道徒通過扶乩,增修《上清經》達到186卷,其中127卷已經印行,成為道教上清派的基本教義,可見道教歷史上扶乩活動之盛。
59、 上清派到隨唐時期曾盛極一時,后來,天師道和上清派逐漸演變融合,在明朝早期發展成為正一道。
60、正一道目前是我國道教的兩大主要派別之一。
61、 從明末開始,扶乩對我國佛教的發展開始產生重大影響。
62、清朝中葉時扶乩對佛教的影響,出現又一個鼎盛期,各地紛紛設立乩壇。
63、到民國初年,北京城里乩壇林立,甚至出現了專門刊載扶乩消息和乩文的期刊,當時的佛教凈土宗著名高僧印光法師,和天臺宗著名高僧諦閑法師、倓虛法師等,都曾經涉足扶乩。
64、扶乩產生了大量的經卷,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對佛法的注釋和批注形式,另一種是依托經名著述而實際上內容并不完全相符的。
65、民國初年湖南邵陽縣世代信佛的雷應期居士,拜讀佛教乩文之后,感嘆地說“不諦如來耳提面命”,強調扶乩有闡釋佛法的卓越功效。
66、扶乩對佛教的影響,一是表現在形式上,通過扶乩諸佛降臨“親宣”佛法和闡釋教義,對佛教教義產生很大影響;二是佛教和扶乩出現了互相滲透、相互促進的局面。
67、 說起民國初年的扶乩,不能不提到一件趣事。
68、民國七年(1918年),諦閑法師應北京徐蔚如居士之邀,到北京講經說法,當時北京乩壇很盛,曾經有白城隍(舊時城市的守護神叫城隍)降鸞自稱要去聽諦閑法師講經,如果有不懂之處,還要請諦閑法師解說。
69、后來,諦閑法師應邀而至,白城隍和關圣帝君相約如期降鸞,并對諦閑法師大加稱贊,當時這件事在北京社會引起很大反響。
70、 1945年夏初,重慶成立了國際宗教研究會,發起人為了撰寫宣言,便組織扶乩,請濟公降臨乩壇為研究會題寫宣言,曾經出任中國駐印度等國外交使節、信奉基督教的盧春芳先生,親眼目睹并記錄下濟公降臨乩壇題寫的乩文,濟公以“鍾靈毓秀”為韻,題寫了中英文對照的《國際宗教研究會宣言》 . 扶乩的方法是用乩筆在沙盤上寫字。
71、乩筆就是兩根小木棒,釘成丁字形。
72、沙盤是簸箕上放沙或米。
73、進行扶乩活動時,燒香點燭,請神下凡,讓乩筆在沙盤上抖動。
74、巫師就根據沙盤上的圖形說出是某詞某句,根據這個詞句預測吉兇。
75、各地區各時期的扶乩方法大同小異。
76、 宋代民間流行扶乩,以文為盛。
77、陸游在《箕卜》詩描述說:“孟春百草靈,古俗迎紫姑。
78、廚中取竹箕,冒以婦裙襦。
79、豎子夾相持,插筆祝其書。
80、俄若有物評,對不順臾,豈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娛。
81、”陸游以扶乩作為娛樂,一笑了之。
82、扶乩的興起與科舉有關,讀書人臨考前心中空虛,就以扶乩祈求神示,陸游在詩中說的“豈必考中否”就是預測科舉事。
83、 古代學子以乩仙示題。
84、《子不語》卷二十一記載了二樁偶合之事:“康熙戊辰會試,舉子求乩仙示題,乩仙書’不知二字。
85、舉子再拜,求曰:’豈有神仙而不知之理?乩仙乃大書曰:’不知不知又不知。
86、眾人大笑,以仙為無知也,是科題乃’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三節。
87、又甲午試前,秀才求乩仙示題,仙書’不可語三字。
88、眾秀才若求不已,乃書曰:’正在不可語上。
89、眾愈不解,再求仙明示之,仙書一’署字,再叩之,則不應矣。
90、已而題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章。
91、”乩仙的手法很模糊,這是其高明處。
92、學子很會聯想,以“不知”為“不知命”,以“不可語”為“不如好之”,“署”是四個“者”,這些都與考題應驗了。
93、如果實在應驗不上,乩仙說的“不知”、“不可語”也算是實話。
94、 學子還以扶乩問前程。
95、《閱微草堂筆記》卷四記載:“姚安公未第時,遇扶乩者,問有無功名。
96、判曰:’前程萬里。
97、又問登第當在何年。
98、判曰:’登第卻須候一萬年。
99、意謂或當由別途進身。
100、及癸巳萬壽恩科登第,方司萬年之說。
101、后官云南姚安府知府,乞養歸,遂未再出,并前程萬里之說變驗。
102、”乩仙說:“萬年。
103、”可以作多種解釋,遙遠無期;此途不能;萬歲(皇帝)開恩之時,因此求仙者必然可以與其中的一種解釋巧合。
104、紀昀對這個故事論述說:“大抵幻術多手法捷巧 所謂鬼不自靈待人而靈也。
105、蓍龜本枯草朽甲,而能知人吉兇,亦待人而靈耳。
106、” 扶乩還教人們如何處世,戒貪、克淫,以謹慎行事。
107、《閱微草堂筆記》卷十記載:“海寧陳文勤公言:昔在人家遇扶乩,降壇者安溪李文貞公也。
108、公拜問涉世之道,文貞判曰:’得意時毋太快意,失意時毋太快口,則永保終吉。
109、公終身誦之。
110、”由此可見,扶乩有時并不全是迷信。
111、扶乩在明代最流行。
112、《山西通志》記載:“太原府純陽宮在貢院東天衢,明萬歷年建。
113、凡起造規劃,偕仙乩布置。
114、內八封樓、降筆樓,亭洞幽雅,俱非人思意所及。
115、即對額皆乩筆所題,碑記乃李太白乩筆也。
116、用醉翁亭體,文甚奇俊。
117、”乩仙成了建筑師,李白成了乩仙,亭宇成了扶乩的產物。
118、 扶乩術受到統治者青睞。
119、明憲宗時,李孜省為了拉攏勢力,通過乩仙說江西人赤心報國,啟用了一大批親信,顧王工以扶乩累官至太常少卿。
120、 扶乩術用于官場上的明爭暗斗。
121、《明史·藍道行傳》記載:藍道行以扶乩術得幸,他為了搞垮政敵嚴嵩,“乩仙言嵩奸罪”,世宗于是遣放了嚴嵩。
122、嚴嵩就與道士田玉勾結,田玉擅長扶乩術,誣藍道行,藍道行下獄死。
123、另一個大臣徐階極力反對扶乩術,他對世宗說:“扶乩之術,惟中外交通,間有驗者,否則茫然不知。
124、今宮孽已失,僅非道行所致。
125、且用此輩。
126、孽未心消。
127、小人無賴,宜治以法。
128、”后來,世宗殺了田玉等人。
129、明俞如楫的《禮部志稿》載有馬文升《復奏四事疏》:“宜令各該巡城監察御史及五城兵馬司并錦衣衛巡捕官逐一搜訪,但有扶乩禱圣驅雷喚雨捉鬼耳報,一切邪術人等及無名之人,俱限一月內盡逐出京。
130、”可見,扶戰術已經對社會發生很大危害,不然,馬文升怎么會如此鄭重地上疏? 清代有扶乩世家,以扶乩為業。
131、《子不語》卷二十二記載:“乾隆丙午,嚴道甫客中州,有仙降乩鞏縣劉氏,自稱雁門田穎,詩文字畫皆可觀,并能代請古時名人,如韓、柳、歐陽、蘇來降。
132、劉氏云:’有壇設其家,已數載矣。
133、中州仕宦者,感敬中信之。
134、” 在現代,人們認為扶乩術有很大的欺騙性,焚香設祭,給人一種肅穆的感覺。
135、根據沙盤紋路就斷言是某種詞句,以之預測事物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136、解放后,政府取締了扶乩術。
137、 扶乩要準備帶有細沙的木盤,沒有細沙,可用灰土代替。
138、乩筆插在一個筲箕上,有的地區是用一個竹圈或鐵圈,圈上固定一支乩筆。
139、扶乩時乩人拿著乩筆不停地在沙盤上寫字,口中念某某神靈附降在身 。
140、所寫文字,由旁邊的人記錄下來,據說這就是神靈的指示 ,整理成文字后,就成了有靈驗的經文了。
141、扶乩來源于古代占卜問神術。
142、人們有了疑難,就通過龜卜、蓍筮向神祈禱,請求神靈指示,預測吉兇,再根據神的指示去辦事。
143、西漢以后,產生了大量的讖緯書,道教法師們承襲其技,扶乩降筆,依托神靈造作的道教經書,在魏晉時期開始大量涌現。
144、宋、元、明、清,占卜扶乩之風愈盛,偽托古人之作,在現存道經中占有相當一部分。
相信通過扶乩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