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讓位電動車”?一汽-大眾用實力捍衛用戶的技術路線選擇

2023-04-22 06:18:10 來源:搜狐數碼

長期以來,15-18個月的手機換機周期曾一度被業內視為共識,但這一共識已被打破。自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出現整體性下滑后,越來越多的機構發現“人們越來越不愿意換手機了”。后疫情時代,多家機構預測史上最長換機周期將要來臨,全球智能手機換機周期將達43個月,而中國智能手機換機周期預計增加到34個月。


(相關資料圖)

經濟環境影響之外,分析人士認為,智能手機行業“創新”不足,是影響消費者換機的最關鍵因素,當智能手機企業主要從處理性能、影像處理能力、續航性能、屏幕形態等方面進行創新,而并沒有給用戶需求和體驗帶來創新滿足,消費者換機的動能也在逐漸衰退。

這樣的案例在各個行業都會存在,消費者對于新物種的接受,并非僅僅因為它是一個新物種,而是因為其恰好滿足了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從本質上說,商業的本質就是為用戶創造價值。無論是手機、電腦還是汽車行業,這樣的底層邏輯,亙古不變。

今年開年以來,在國六B排行升級和去庫存的壓力之下,包括湖北等地方政府大力補貼汽車消費,燃油車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而新能源汽車在購置稅優惠延續等多項政策鼓勵之下持續增長,由此引發業內諸多類似于“燃油車已死”“新能源車將全面取代燃油車”的偏頗觀點。

但事實上,正如智能手機、手提電腦在當下雖是主流,但也并未全面取代功能機、PC機一樣,用戶的差異和場景化需求,才是決定市場消費結構的最關鍵因素。在中國市場,從2009年政府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至今,已近15年,據公開數據統計,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金額已經超過3000億元。即便如此,2022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也僅僅達到27.6%,不足30%,有超過2/3的市場消費者,仍然更傾向于選擇燃油車。

背后的原因很簡單,一是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消費水平和環境各不相同,新能源車在續航、環境耐受以及補能方面,較燃油車確實仍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在成本和價格層面,目前新能源汽車仍然未能做到與燃油車“同價”的成本控制,同級別電動車相較燃油車,仍至少有20%左右的成本劣勢;第三,雖然業內一致認為新能源是實現智能化的基礎,但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體驗上并沒有為用戶帶來根本性的顛覆。

在此背景下提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并不科學。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就曾做出預測,到203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中燃油車仍然要占80%。

正是基于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悉,從尊重用戶的角度出發。一汽-大眾選擇在行業變革的階段實行“雙輪驅動”,兩條腿走路,全面創新發力電動車,同時持續精進燃油車,全面擁抱產業變革。

用實力,將技術路線的選擇權交還用戶

“新能源汽車是趨勢,但燃油車并未成為過去時。”在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英如看來,“新能源品牌百花齊放,今年預計市場滲透率將超過30%。但也要看到,這背后還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龐大燃油車用戶群體,他們需要高能低耗的燃油車?!彼J為,滿足這些燃油車用戶群體對美好出行的向往,也是頭部大廠的責任。所以,油電共存、協力并進,就是一汽-大眾在當前環境下,兌現“以用戶為中心”承諾的必然選擇。

一份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聯合懂車帝發布的《新能源與燃油車用戶消費行為洞察報告》也顯示,消費者對于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選擇,并非“非此即彼”,相反,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的用戶選擇偏好層面,同時考慮購買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消費者達52%,僅考慮購買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用戶比例分別為38%和10%。

在2023上海車展上,一汽-大眾發布全新探歌1.5T Evo2,并攜大眾全球首款新能源中型三廂轎車ID.7 VIZZION全球首秀,就是從尊重每一位用戶的差異化需求,把路線選擇權交還給消費者的最真實體現。

作為大眾汽車第六款基于模塊化電驅動平臺(MEB)的純電全球車型,ID.7 VIZZION不僅是大眾ID. 家族的全新旗艦,也將是大眾汽車向電動出行轉型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雖然定位為一款中型轎車,但ID.7 VIZZION的車長近5米,軸距近3米,接近C級車,在為各個乘員提供寬敞車內空間的同時,還具備超大的行李廂空間,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大空間的需求,在智能化以及電動車消費者特別重視的座艙方面,ID.7 VIZZION也進行了大量創新,比如用標配帶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功能(AR HUD)的小型數字化儀表采用傳統儀表等。

一汽-大眾的電動化趨勢,并非自ID.7 VIZZION開始。早在2021年,一汽-大眾就連續推出了ID.4 CROZZ和ID.6 CROZZ,截至目前,兩款電動汽車累計銷量超過11萬臺,居合資車企純電汽車銷量之首。接下來,該品牌還會在GTE的基礎上布局混動產品,滿足電動車用戶的全面需求。

讓創新回歸需求原點,精進向上

在市場變革期,作為一家年銷量達到200萬輛,市場保有量已經突破2,500萬輛的車界領頭羊,除了依托具備領先純電動技術、智能化科技的ID. 家族,堅定、敏捷地投入到電動時代,擁抱并引領電動化之外,肩上還有著滿足傳統燃油車用戶對于“高能效”“智能化”需求的責任和義務。

無論是政策還是市場層面,提高燃油車經濟性都是當下車企必須肩負的義務。一方面,2022年我國汽車總保有量3.2億輛,其中燃油車占96%,燃油車消費升級、能效提升,也有助于國家減排目標實現。另一方面,國產乘用車百公里平均耗油6.26升,而國際水平基本保持在5升,國產車型內燃機效率提升仍有較大潛力。

精進發動機技術,大眾汽車過去80多年在這一領域持續發力,歷經四代優化,在技術、可靠和環保等方面不斷創新。從2008年邁騰搭載的TSI+DSG第一代黃金動力組合開始,一汽-大眾就奠定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技術認知。其中EA211發動機至今已有15年,擁有龐大的裝機量,已然成為一代神機。

而在本次上海車展上,伴隨著全新探歌1.5T車型和全新探岳1.5T車型的上市,一汽-大眾第二代黃金動力——1.5T EVO2發動機家族布局更為完善。作為EA211發動機家族的新成員,具有更強勁的動力性,且兼具高效的燃油經濟性,隨著具有優秀排放表現的1.5T Evo2發動機的到來,其必將與DSG雙離合變速箱開啟大眾黃金動力2.0時代。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節能減排方面。1.5T Evo2發動機采用米勒循環、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350bar燃油噴射系統、中置式高速調節可變氣門正時系統,鋁缸體搭配大氣等離子涂層缸套,智能發動機溫度調節模塊,無級可調機油泵等一系列先進技術,1.5T Evo 2發動機功率較1.4T發動機,功率提升7%,百公里綜合油耗從6.45L降低至6.1L,碳排放低至百公里6.7克,全面滿足國六b排放標準。

在動力性方面,一汽-大眾1.5T Evo2發動機相比歐洲第1代發動機,最大功率提升了23%,達到了118kW;扭矩范圍更廣,1200rpm-5600rpm能夠輸出80%以上的扭矩,并于1750rpm-4000rpm持續輸出100%最大扭矩,覆蓋范圍比1.4T提升了80%,取得顯著的進步。

而在本土消費者的習慣滿足方面,這款發動機也做了適應性調教。比如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駕駛習慣,對油門踏板進行了單獨標定,讓中小油門時發動機動力輸出提升了60%,實現響應快、動力強和油耗低的完美統一。

在滿足用戶對于高效節能的需求之外,一汽-大眾同時也認為,智能化帶給用戶的全新和便利體驗,并非只是電動車消費者的專屬福利。早在2017年,一汽-大眾就開啟了數字化變革,2021年以來,一汽-大眾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驅動從產品、營銷到服務的全體系轉型,在智能駕駛和智慧互聯等領域持續發力。

比如此次上市的全新探歌1.5T車型就搭載IQ. 科技眾多先鋒配置,從駕駛輔助、自動泊車、智慧互聯、燈光科技等維度,全面提升用戶的汽車生活體驗。僅IQ. Drive智駕管家一項,就集成了Travel Assist一鍵式全旅程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CC 3.0高級自適應巡航系統、前部防碰撞自動剎車系統、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等可靠的安全駕駛輔助功能,實現了L2級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全速域覆蓋。

當業內對自動駕駛的追逐從狂熱到理性之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意識到,在當前的用車環境下,L2級別的高級輔助駕駛其實是能夠兼顧和平衡成本、價值和安全的最優選擇。

在新能源、電動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所有的新興行業,當一種趨勢到來時,市場參與者往往都會出現群體性追逐,但當熱情退卻,真正能夠走到最后的,往往是具備深厚資源、有戰略定力、長遠眼光以及責任擔當的企業。

汽車領域也是如此,燃油車和電動車,從長遠來看并不會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車企要堅持兩條腿走路,需要的不僅僅是定力,更是創新響應市場的實力呈現。用著名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的話來說,“傳統車企要學郭德鋼,造車新勢力要學李雪琴。”行業需要多元化,百花齊放,無論是技術路線還是燃料形態,應該多元化;同時無論是技術還是營銷,更需要持續創新、精益向上。而只有具備深厚積淀的一汽-大眾,才有底氣選擇這樣一條正確的可持續之路。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