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 BI 分析看過來,聊聊 CRO、CMO、CSO,不懂業務如何做分析

2022-12-29 15:28:34 來源:軟服之家

01

CRO、CMO、CSO首先醫藥行業的產業鏈是非常寬泛的,像醫療服務、醫藥商業流通、醫療器械、藥物研發、化學制藥、中藥、生物藥等等。

像化學藥里面又分仿制藥、創新藥;中藥又分傳統中藥、現代中藥;生物藥里面包括像抗體、疫苗、血液制品、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等,這個面非常的廣。


(相關資料圖)

今天就來簡單講下在藥物研發領域的一些專業術語,如果在BI這個項目里面碰到了這些專業名詞,還是需要大概了解一下這些基礎的概念知識,否則是沒有辦法跟業務部門交流的。

目前醫藥行業大部分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的項目都集中在流通領域,也就是藥品生產出來之后的流通環節、銷售環節。

大家要知道很多醫藥生產企業,他們的產品在銷售和市場營銷層面都是外包出去的。

有一些專業的負責醫藥流通的企業受制藥公司委托承擔藥品的市場調研、產品策劃、市場推廣、產品宣傳、渠道設計、終端促銷等等,最終到達終端像醫院、藥店、診所以及其他的醫療機構,這個就是CSO,醫藥銷售服務(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

當然,要了解CSO大家還可以了解一下“過票”、“兩票制”,這樣能夠對CSO在整個醫藥流通環節了解的更加清楚一些。

在醫藥流通之前,藥品肯定是要生產的,所以往上游看就是到了醫藥生產環節,一些制藥企業會把藥品的生產外包出去,就形成了CMO(Contract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像化合物合成、原料藥、化學中間體到化學制劑,這些過程都外包出去了。

CMO、CDMO企業為藥企提供規模化的生產服務、或者定制化生產、合同定制研發、工藝優化、注冊、驗證、批生產到商業化等等。

在生產之前就是研究環節,叫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這里面又分為臨床前的CRO、藥物發現CRO、臨床CRO,從靶標選擇到苗頭化合物、先導化合物的化合物研究,到體內體外動物試驗、臨床試驗、審批批準、申請批準,再到臨床一期、二期、三期,到藥品的注冊,審批上市之后臨床四期等等,這些都是屬于CRO的范疇。

所以,一個藥物從業務流程上會經歷CRO、CMO、CSO 這三個環節,從研究、生產到流通。

02

醫藥行業外包服務

為什么在醫藥領域存在這些外包服務呢?因為新藥研發是一個非常漫長的周期,這個行業具備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

一個創新藥一般20年左右的專利保護期,在這20年時間其他廠商不得生產。但是一個創意從立項到獲批可能需要10-15年時間,一個藥物真正上市還得鋪渠道到大賣還得一兩年,所以一個新藥真正在市場上大賣可能不超過五年的時間。

那么之前的投入可能有多大,藥物發現5年時間投入6-7億美金,臨床試驗6-7年投入10億美金,再到批準上市花幾年時間,投入這么大。所以把這些服務外包出去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提供研發效率、降低失敗風險、控制研發成本。

03

專利懸崖

什么叫專利懸崖,藥品上市之后頭幾年大賣,增長曲線非常漂亮。但是專利到期之后沒有保護了,其他競爭對手生產出來的藥物也上市了,增長就掉下來,像掉進一個懸崖一樣,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在BI領域,首先要去判斷我們BI服務的醫藥行業的客戶,到底是哪種類型的客戶,是出于什么樣的一個行業細分領域,他們的業務模式從研究、生產到流通在整個產業鏈上上下游是怎么協作分工的。

比如研發階段,重點是項目的研發管理分析,我們的成本費用投入,項目階段、進展。

到生產管理,重點是銷售計劃、生產計劃、庫存管理、成本費用等,還涉及到了采購管理、庫存核對、采購計劃、財務審核、合同管理、應付等等分析內容。

到銷售階段則是市場覆蓋率、占有率、銷售額、毛利、銷售增長率、應收、費用、現金流周期等等。

只有在宏觀層面大致了解整個行業的特點、產業鏈上下游的分工,大致業務背景,這樣我們在做BI項目規劃的時候,才能抓住要點。

(全文完,以上均為虛擬數據)

派可數據一站式企業級 BI 可視化分析平臺“零代碼數據倉庫” + “可視化自助分析”的雙能力 BI 分析平臺 眾多央企、國企、500 強企業、上市公司的選擇

標簽: 臨床試驗 上市公司 業務模式

上一篇:天天熱消息:從商業智能BI財務分析的視角,通過ROE洞察行業特點
下一篇:環球今頭條!線上線下加速融合,S2B2B電商平臺模式打造家居建材產業互聯網新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