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分析是基礎,經營分析是建立在財務分析基礎之上的專項分析。財務分析做診斷,經營分析要治病。財務分析旨在通過財務指標發現和洞察問題,經營分析針對財務分析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重點分析,以解決最終問題為目標。
財務分析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像財務分析大家在網上都能看到很多萬能的模板,分析格式、內容好像都一樣的,有固定的套路。但是經營分析一定不是的,因為市場環境是動態的、業務是動態的、問題也是動態的,所以經營分析的重點在不同的階段也一定是不一樣的。
(相關資料圖)
財務分析做的是什么
做的是診斷,看不同的財務分析指標就跟人到醫院去體檢一樣,通過指標來看看企業是在哪里出現了問題。這些指標都會有一些參考值,有的是行業的平均值,有的是企業自己的目標,有的是企業跟歷史數據做對比看。只有通過這種診斷分析把問題給確定了,才能為下一步對癥下藥打好基礎。對癥下藥這個過程就是經營分析,要深入的解決什么問題了。
診斷的時候醫院還分為內科、外科、骨科什么的。同樣的,財務分析也可以從盈利能力、債務風險、現金流、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等這些能力指標做分類分析。比如最后通過診斷發現公司盈利能力不強,結果一深入分析并不是產品盈利能力不強,而是太多的費用支出把利潤空間給吃沒了。就造成了產品高毛利,企業卻不盈利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經營分析的重點了,要分析這些費用去哪里了,怎么沒的,到底能不能省下來,省下來之后預測企業凈利潤能夠提升多少。提出方案和行動建議,研究下一步怎么干。
財務分析向經營分析過渡
財務分析其實也要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基于財務報表的狹義的財務分析。一個是以ERP等業務系統為基礎的財務分析是廣義的財務分析。前者是純財務視角,基本上不會深入到業務層面,不會去觸碰企業具體的經營領域,就只展現企業宏觀的財務與經營業績。后者雖然仍然是財務視角,但是多了很多業務層面的互動,去探究業績的驅動因素、識別業務待改進的機會,為未來業績的改進提供建議。
財務管理駕駛艙-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涉及到很多部門或者維度,比如事業部層面、生產基地層面、銷售組織區域層面、產品層面、客戶層面等等各個維度的角度去進行各種收入、成本、毛利、費用的分析,通過各種各樣的數據分析、逐級匯總形成分析成果,由下而上的支撐到各個級別的管理決策。
所以,從狹義的財務分析到廣義的財務分析,本身就是一種從財務到業務的深入,從財務分析到經營分析的深入,也是一種從宏觀指標到專項業務分析、建議與行動的過程。
BI的作用
BI 提升財務分析、經營分析效率的,財務分析的數據要來自財務報表。經營分析的數據要來自各個業務系統、各類線上線下數據的整合和打通,這些基礎性的事情就可以交給BI去做了。
商業智能BI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從財務指標定位到業務問題
第一、要打通從財務分析到業務分析這條鏈路,必須對財務知識、財務分析指標有所了解。
比如就像ROE業績歸因分析里面講到的三個指標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很多BI開發人員可能只關心這三個指標是怎么算的,用到什么樣的公式,從哪里取數。這樣其實是不夠的,還得深入理解下這三個指標背后的業務含義。
財務能力分析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比如:銷售凈利率比較高的企業,利潤比較高,說明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是非常賺錢的。這家公司做的是什么業務啊,產品結構如何啊,渠道模式是什么樣的啊,成本費用如何啊等等,分析模型和維度不就出來了嗎?維度至少包括了業務線、產品、銷售渠道。同時,高銷售凈利率的一定是成本費用控制的也比較好,這家企業的成本費用主要產生在哪里?看看這些就跟實際的業務關聯起來了。后面做BI業務分析的過程,都是在驗證財務指標的過程。
第二、掌握和固化一些分析模型。
簡單來說就是固化一套分析問題的思維和方式方法,這種方式方法不僅僅可以用在財務分析上,也可以用在其它各個方面。今天講財務分析,還是用一個財務分析的思路來說明這個問題。什么叫固化一套分析問題的思維和方式方法呢?比如講到企業的營運能力,就立馬要想到要對總資產周轉率進行分析,并且立馬就能夠想到一個財務分析結構。
財務分析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這個財務分析結構是什么呢?總資產周轉率下面是流動資產周轉率和固定資產周轉率這兩項。在流動資產周轉率下面是由存貨、應收、現金周轉率這幾項最重要的分析指標組成。日常學習工作過程中,要不斷的去積累這些分析指標組成的框架。聽到營運能力,就想到總資產周轉率,以及下面的每一個關鍵項。
第三、爭取把每一個財務分析指標還原到業務上去思考。
這個是什么意思呢?還是拿剛才總資產周轉率來說,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從流動資產周轉率往下分解出來的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現金周轉率。這幾項跟業務有什么關系呢?應收賬款是什么,它背后跟什么業務相關,是向下游客戶賣東西才會產生應收賬款,所以跟銷售業務相關。應收賬款周轉率或者周轉天數這個指標我們就可以跟行業的平均值去做下對比,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跟自己的歷史數據做下對比,看看有什么大的變化沒有。是因為賒銷政策放寬了,還是客戶主體發生了變化。比如像存貨,就跟采購、生產、銷售都有關系了。包括像現金周轉,也是一樣的。
應收賬款分析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所以,通過對這些指標的分析,相當于做了一下診斷,我們就可以逐個排除把有問題的指標就還原到真實的經營流程當中去發現和定位問題。比如之前我們分析的一家做疫苗的企業,應收賬款加上存貨周轉的天數到了600多天。這個是什么意思?就是企業做一次完整的生意,錢投資生產變成產品再銷售到變成錢,這一圈要600多天的時間。毛利高不高,非常的高,90%以上,凈利率在60%以上。像這種情況還需要去考慮成本費用的問題嗎?根本就不會,重點要優化的業務點就是在應收賬款和存貨這部分。這些就跟生產相關,就跟下游市場客戶銷售相關,這些是要重點研究的對象。
成本費用分析 – 派可數據商業智能BI可視化分析平臺
所以,按照這三個步驟:1、了解一定的財務基礎知識;2、不斷固化和積累一些分析模型;3、模型中的分析指標和業務形成關聯性的解讀。在實際的工作中不斷的演練這個過程,我認為提高這個能力還是非常容易的。因為BI開發人員本身就具備這種技術能力,對數據也很熟悉,指標也都能算的出來,了解和掌握這種方法論后,知道在實際中怎么去用就可以了。哪怕最開始用的不好,分析的不好也沒有關系,重要的是先把步子給邁出去。因為本身你就不是專業搞財務分析的,所以就算有些東西說的不對,理解的不深入大家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