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PWM以及實際MCU定時器輸出脈沖的中心對齊模式

2023-06-30 17:24:35 來源:玩硬件的查理斯

一、扇區矢量切換點確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模型按七段式的三相橋臂切換時間搭建,如I扇區內,確定逆變臂的開關順序為七段000-100-110-111-111-110-100-000;

(第I扇區)

由于其為三角波調制,其定時中心對稱、每個合成矢量的作用周期固定為Tpwm,則可定義:

(三相切換點)

同理在第Ⅱ扇區內,逆變橋臂的開關順序為000-010-110-111-111-110-010-000:

(第2扇區)

在第Ⅲ扇區內,逆變橋臂的開關順序為000-010-011-111-111-011-010-000:

(第3扇區)

在第Ⅳ扇區內,逆變橋臂的開關順序為000-001-011-111-111-011-001-000:

(第4扇區)

在Ⅴ扇區內,逆變橋臂的開關順序為000-001-101-111-111-101-001-000:

(第5扇區)

在Ⅵ扇區內,逆變橋臂的開關順序為000-100-101-111-111-101-100-000:

(第6扇區)

三相電壓開關比較切換點Tcmp1、Tcmp2、Tcmp3與各扇區的關系可列出如下表格方便查詢:

(扇區切換表)

綜上我們得到了各時刻所需的空間電壓矢量及持續時間,實際應用中可在處理器中賦值對應通道的定時器,捕獲比較寄存器產生PWM波形,控制逆變橋,進而產生期望的電壓、電流、力矩。

二、基于simulink仿真建模

基于以上的分析,為了驗證該算法是準確性,接下來我們就根據原理搭建相關模型:

搭建切換點定義模塊如下,輸入變量為過調制后的T1、T2及Tpwm;

(切換點定義)

搭建根據扇區自動選擇相應的比較切換點模塊如下,輸入變量為扇區N及三相切換點Ta、Tb、Tc,此處我們需要留意,各扇區內三相切換點相對于的載波比較點并不一致,這與馬鞍波密切相關;

(各扇區自動選擇切換點模塊)

搭建PWM互補輸出模塊,輸入變量為三角載波與比較點,差值比較輸出開關動作,由于此模型僅驗證其原理,所以并沒有依據實際應用加入死區時間;

(互補PWM輸出模塊)

(Spwm匯總模塊)

綜上就是SVPWM算法的實現方式,其中主要包括參考電壓矢量的扇區判斷、零/非零矢量用時間計算以及切換時間點確定,最后利用三角載波與切換點比較輸出PWM。到這我們將SVPWM模塊匯總到單個模塊方便后續調用,后接的逆變橋與電機就直接使用simulink庫自帶的模型。

三、開環仿真運行驗證

到這我們搭建開環SVPWM模型驗證各項參數,將之前已經搭建的功能模塊連接起來,逆變橋與電機選用simulink庫自帶模塊。具體參數設置為:直流側電壓Udc=96 V,PWM開關頻率16KHz,仿真算法采用變步長ode23 tb 算法,仿真步長設置為5e^-6,其余變量保持初始值不變。

仿真條件為:給定Ud、Uq值進行Park反變換為三相正弦,Clark正變換為α、β給到Svpwm模塊。電機給定轉速設定為600 r/ min ,初始時刻負載轉矩0.1N?m 。

(開環總體框架)

(逆變橋模塊)

(電機模塊)

設定Ud為0,Uq=24V,仿真運行首先我們看切換點前后的馬鞍波,從仿真波形來看到其實馬鞍波的來源是三相切換點時間的組合值,當然網上很多資料推測是三相正弦疊加而來這個說法是有待商榷的。

(切換點前后馬鞍波)

根據仿真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其實馬鞍波是SVPWM算法的特點,計算得到的三相切換點時間波形就是如此,只是經過了不同扇區的組合,才形成了馬鞍波,并不存在三次諧波。

如下為電機轉速波形,開環的效果比較理想,雖然啟動時有較大的超調量,但是轉速很快就能穩定在600轉,但由于沒有引入閉環控制,所以還是有輕微的波動。

(轉速)

(Ud、Uq、角速度給定值)

(Id、Iq反饋值)

***四、七段式與五段式對比 ***

在SVPWM 方案中有基于軟件模式(七段式算法)和硬件模式(五段式算法),其中零矢量的穿插是最具靈活性的。

五段式每個Tpwm僅在中間段插入零矢量,每個周期相比七段式減少了1/3的開關次數,減緩了開關器件在負載電流較大時開關動作損耗。

對于七段式SVPWM 算法而言,基本矢量作用順序為:在每次開關狀態轉換時,只改變其中一相的開關狀態,且零矢量在時間上平均分配,產生的PWM 對稱,還能夠降低PWM的諧波分量。

(七段式三相驅動)

(五段式三相驅動)

(七段式相電流)

(五段式相電流)

(七段式諧波含量)

(五段式諧波含量)

從仿真數據中我們可以明顯對比出,五段式的驅動波形在每個扇區總有一相的開關管不動作得以休息,相比七段式可減少1/3的開關損耗。

但由于扇區間的銜接是不對稱的,所以相電流的波形相比七段式波動更明顯,從頻譜分析中我們也明顯可以對比出,七段式的3次諧波含量為3.45%,而五段式的3次諧波含量為4.12%。

從開環模型的仿真結果來看,五段式算法切合實際的應用,七段式的算法受限于開關元件的性能但有利于更理想的電機運轉,可以按應用場景進行選擇。

** 總結** :本次開環仿真也是基于最基本的Svpwm算法搭建,所用的參數及模型均為理想值,對于實際應用僅作為參考價值。

標簽:

上一篇:如何選擇選擇示波器的帶寬 焦點速看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