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驅產品前期開發階段,時常遇到電機輸出扭矩波動或扭矩偏差的現象,甚至在后期客戶裝車時也會出現這現象,這就要求現場調試人員快速鎖定問題點,減少項目技術風險。然而,現場調試的工程師往往并不是開發和熟悉控制模型的算法工程師,可能是系統工程師、測試工程師、標定工程師或現場調試工程師,因此,電驅輸出扭矩波動、扭矩偏差等問題將帶給現場調試人員不小的壓力,如何快速切入問題點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下面將介紹如何入手分析PMSM電機輸出扭矩波動和扭矩偏差的現象。
(相關資料圖)
**1. **扭矩控制的要求
為了分析扭矩波動和扭矩偏差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扭矩控制精度和扭矩階躍響應要求:
1).扭矩精度要求
在《GB/T18488.1-2015-電動汽車用電機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術條件》3.11中給出了轉矩控制精度的定義。某OEM提出扭矩精度要求:電機輸出扭矩在0~100Nm范圍內,精度控制在±3Nm內;而大于100Nm時,精度控制在±3%內。
2).扭矩階躍相應要求
扭矩階躍相應要求主要是關注“電機輸出扭矩”跟隨“車輛請求扭矩”的動態性能,例如:整車的Tip in工況,主要考核指標為“扭矩階躍相應時間”、“扭矩階躍相應的過沖量”,如圖1 所示,為某OEM對扭矩階躍響應的要求。
圖1. 扭矩階躍相應示意圖
另外,扭矩控制還有其他需求,如:堵轉以及功能安全對扭矩的限制要求等,這些都屬于電驅系統安全保護范疇,在此不作分析,后期另起篇幅來闡述。
2. 影響PMSM****電機輸出扭矩的因數
根據PMSM電機的FOC控制方法,如圖2所示,可知電機輸出扭矩的計算:
圖2.電機控制示意圖
其中,
λpm---為PSM電機轉子永磁體磁鏈;
id,iq---為根據參考扭矩T查表得出d軸和q軸等效參考電流,
Ld,Lq---為d軸q軸等效電感;
θ---電機轉子的電角度;
iu,iv,iw---電流傳感器采集的三相電流;
Udc---直流母線電壓;
TLoss---電機機械摩擦阻力;
根據上述扭矩的計算公式,可知與電機輸出扭矩的相關因數。
1). 轉子永磁體磁鏈λpm:
因轉子制造的誤差差,磁鋼的分布誤差,轉子上磁鏈的分布不均勻對稱,則導致電機輸出扭矩存在波動。另外,因永磁體是個熱敏感型材料,不同溫度下,轉子磁鏈的大小也不同,則導致電機輸出扭矩存在偏差。
2). d軸和q軸等效參考電流id,iq:
根據參考扭矩查表得出對應的參考電流id,iq,其給定值存在偏差,則導致電機的輸出扭矩存在偏差。另外,Id,Iq在進入電流環進行PID調節和解耦處理不當時,則導致電機輸出扭矩存在波動,特別是扭矩階躍響應的動態特性,如圖1所示。
3). 轉子電角度θ:
轉子電角度θ存在偏差,例如:位置傳感器輸出幅值不平衡,零位偏角誤差,正交誤差,以及運算處理延時誤差等,則導致電機輸出扭矩存在波動及偏差。
4). 定子電感Ld,Lq:
因電機制造和安裝偏差,定轉子不同軸,氣隙存在不均衡等,引起定子電感的偏差,則導致電機輸出扭矩存在波動及偏差。
5).三相電流iu,iv,iw:
因逆變器死區和IGBT開關管導通壓降等非理想因素影響的存在,同時在高速區為了提高電壓利用率而采用不同的SVPWM方法等,引起三相電流輸出存在許多高階次電流諧波,則導致電機輸出扭矩存在許多高階次波動;同時,三相電流傳感器采樣誤差以及反饋中id,iq運算延時誤差的存在,則導致電機輸出扭矩存在偏差。
6). 直流母線電壓Udc:
因母線電壓Udc未直接參與扭矩的計算過程,只是在參考電流id,iq查表時使用到參考量Udc, 相對而言,只要Udc偏差不離譜,則母線電壓紋波和測量誤差對電機輸出扭矩的影響甚微。
7). 電機機械摩擦力TLoss:
因電機軸承的摩擦而存在摩擦阻力,則導致電機輸出扭矩存在偏差。
針對上述影響電機扭矩輸出的因素,電機控制軟件都相應地做補償或修正,故當電機輸出扭矩存在波動或偏差時,我們可逐一分析上述因素及其修正的策略。另外,還需考慮電機控制器運算處理的時間延遲,即是整車請求扭矩到實際扭矩輸出存在時間差,是影響電機輸出扭矩階躍響應時間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整車運行環境對電機輸出扭矩的影響
為了車輛運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我們往往需要考慮整車運行的環境,相應地對驅動電機輸出扭矩做適當調整。如圖3所示,從整車控制器發出的請求扭矩T到電機的參考扭矩Te_ref ,(Te_ref見如圖2所示),往往因運行環境的非理想化而需要進行各種扭矩限制或補償修正,導致電機輸出扭矩與請求扭矩出現偏差,甚至出現扭矩波動。
圖2.整車動態控制示意圖
1) 跛行模式
當整車出現非嚴重性故障時,車輛需要跛行回家維修,則要求車輛驅動系統進入跛行模式,限制最大車速和驅動系統輸出的最大扭矩。
2) TCS****限制驅動系統最大/最小扭矩輸出
當TCS功能被觸發,例如:打滑工況,則要求限制驅動系統最大或最小輸出扭矩。
3)防抖功能
為了消除車速抖動,例如:tip in、tip out工況等,需要在現有請求扭矩的基礎上疊加一個消抖扭矩。
4)摩擦阻力矩
為了確保整車控制器請求扭矩與電驅動系統輸出扭矩的一致性,需要要補償電機或減速箱內摩擦力矩。
5)降功率模式
當電驅系統出現過溫、過壓、過速、過流等環境因素,即將影響驅動系統運行時,則要求電驅動系統進入降功率模式運行,限制電機輸出扭矩,避免電驅系統環境因素惡化。
上述前三點功能部分主機廠要求在整車控制器內部實施,也有部分主機廠會要求在電機控制器內部實施,同樣還有防滑控制、防騰空控制等要;后兩點基本電機控制軟件內部都要求實現。
為了快速鎖定電機輸出扭矩的波動和偏差的問題點,我們可以對比“整車控制器請求扭矩”、“電機參考扭矩Te_ref”和“電機實際輸出扭矩”來確定扭矩波動和偏差發生的大致方向,然后,結合車輛運行環境(例如:冷卻液流量、電驅系統溫度、電壓、電流、速度、故障燈等因素)以及第2節提到的電機控制來進一步確定問題點。
標簽: